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4 页:材料分析题 |
第 5 页:写作题 |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
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恰恰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每一个新时代的教育者都应从中受到启发。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
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范文】
扬教学创新之帆启素质教育之航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四大发明,才有了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而创新这一民族灵魂的延续和升华.是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可以说,创新.尤其教学创新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
及时转变观念,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一种新的教学观.以教学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念,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学习。
试问: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即使教师再辛勤劳动,知识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培养创新精神,需从转变观念下手。
加强自身实践,是教师实现教学创新的途径。梁启超讲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矣。”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总是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要解放头脑、敢为人先。
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勤于动脑,才能有新思路;一旦有了新思路,更要靠“解放双手”去开辟,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同时,也要冲出固有经验以及习惯的束缚,加强自身的学习并且多充电,迈出课堂,走入社会,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实现教学创新,教师还应巧妙设计课程。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填鸭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一些事例,如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来引导学生。此外,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与“灌输教育”中解脱,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创新教育呼唤具有创新观念、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有了创新精神,教师才能不做知识的传声筒,而做引导学生参与的组织者;不做南辕北辙的拔苗助长者,而做开聪启智的潜能开发者。不是逼着学生前进.而是当好助跑器,帮学生全力冲刺!
【解析】
材料第一句话是文章的题眼“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揭示了本文写作的主题——教师要学会创新。文章开头引用江泽民的经典名言,考生可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记忆。接着,引出“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四大发明,才有了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而创新这一民族灵魂的延续和升华,是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过渡平和自然。文章的三个分论点主要以教师如何创新为根据,属于策论式的分论点,教学创新,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教师要加强自身实践、教师应巧妙设计课程,使用大量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增强文章可信度。结尾又是采取一段名言,做出理论的升华,考生可拿来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