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3 页:简答题 |
第 4 页:论述题 |
第 5 页:材料分析题 |
第 6 页:活动设计题 |
第 7 页:答案及解析 |
三、论述题
27.答: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这些例行的活动可以反应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及行为方式去行动的;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行为没有任何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反应儿童最本质的一些特点,如打针、争吵时孩子的一些行为更直接反应他们的个性特点。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一般而言,所作的纪录最好包括以下内容:①当时的环境,包括场所及人员;②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及教师对孩子的注意程度;③教师要求与否,是个别要求,还是统一要求;④幼儿对教师要求的反应;⑤幼儿的整个行为过程;⑥幼儿的活动结果或效果如何。前三项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影响幼儿行为的外在因素、幼儿行为的起因、兴趣状态,后三项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行为表现。但要注意,这六项并不是像填答卷似的逐个回答,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的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要完全依据实际观察,要将幼儿的多次行为综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从一次活动出发。评价要客观,不能想当然。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28.答: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遗传。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
(2)环境和教育。环境:广义上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狭义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并对其身心发展自发地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营养和保育条件可以使儿童机体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外界适宜的环境刺激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没有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不可能有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活动。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学前教育有专职教师;②学前教育有明确的目标;
③学前教育是一种最简捷、系统的影响儿童的方式。
适宜的环境与教育有利于促进新生儿智力的发展,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影响最大。环境和教育,不仅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儿童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儿童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在发展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另外,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的自身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