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4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5 页:是非判断题 |
第 6 页:情境分析题 |
第 7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
2.A【解析】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3.A【解析】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4.B【解析】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人性完善。
5.D【解析】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6.D【解析】由教育学常识可知,教育者如果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若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则易导致教育万能论;若过分强调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则易导致环境决定论;而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又会导致儿童中心论。
7.B【解析】略。
8.A【解析】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9.C【解析】略。
10.B【解析】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心环节。
11.C【解析】学校德育要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2.C【解析】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功能。
13.A【解析】有关此原则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14.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5.B【解析】略。
16.C【解析】教育的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7.C【解析】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教师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
18.A【解析】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教员角色。
19.A【解析】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是教师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20.A【解析】略。
21.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22.A【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23.C【解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939年发表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世界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的首次尝试。
24.C【解析】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
25.B【解析】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
26.D【解析】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物质环境。
27.A【解析】略。
28.B【解析】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29.C【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30.B【解析】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