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4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5 页:是非判断题 |
第 6 页:情境分析题 |
第 7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C【解析】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的守恒观念开始形成。
3.
4.D【解析】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产生式。
5.A【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6.B【解析】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几个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
7.B【解析】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8.B【解析】题干是原型操作的定义。
9.A【解析】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10.B【解析】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在数学负数运算时错误使用正数的规则等。
11.C【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
12.B【解析】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词汇学习、非语言符号学习和事实性知识学习。
13.B【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14.A【解析】“前习俗水平”,行为受逃避惩罚和获得奖赏的需要驱使,个体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还没有发生社会规范的内化。
15.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是提倡掌握学习方式的代表,其中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16.D【解析】略。
17.A【解析】略。
18.D【解析】分配座位最应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19.B【解析】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20.D【解析】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具体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因怀疑自己解题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21.B【解析】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以正常学生为主,即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
22.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23.D【解析】PQ4R包括预览、提问、阅读、反思、背诵、复习等六个步骤。
24.B【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5.C【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能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可获得问题的答案。题干中“请回答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属于识记性的问题,考生只需在记忆中搜索答案即可。所以此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6.B【解析】略。
27.A【解析】由具体的道德情境感知而产生的是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
28.B【解析】韦克斯勒把人的智力由低到高依次分为智力缺陷(70以下)、低能边缘(70~79)、中下(80~89)、中等(90~109)、中上(110~119)、优秀(120~129)和极优秀(130以上)。因此,该学生的智商处于中上位置。
29.D【解析】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代表人物;加涅提出了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托尔曼提出了有关学习的认识地图理论;班杜拉是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30.A【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