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4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5 页:是非判断题 |
第 6 页:情境分析题 |
第 7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又译为《教育人本学》。
2.B【解析】低年级儿童对教师充满崇拜和敬畏,三年级开始不再无条件服从信任教师。
3.B【解析】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4.A【解析】略。
5.D【解析】略。
6.C【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7.D【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8.D【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9.A【解析】略。
10.B【解析】细目表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
11.A【解析】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
12.C【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3.C【解析】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存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14.B【解析】题干是对联合群体的解释。
15.A【解析】题干是对形成性评价的阐释。
16.A【解析】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17.D【解析】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具体迁移。单词basket的学习促进了basketba11这一单词的学习,属于具体迁移。
18.B【解析】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酸葡萄”机制,指为减少或避免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接受它。
19.B【解析】概括阶段实现学习的迁移;回忆阶段进行信息的检索;操作阶段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其操作活动;反馈阶段证实预期,获得强化。
20.B【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产品的使用说明”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这两个问题,属于程序性知识。其他三项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21.D【解析】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又可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它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功能固着。如题干所述,因定势的作用,人们较难发现自己文章的错别字。
22.B【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题干中的“地面都湿了,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是借助知识经验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认识,属于思维的间接性。
23.D【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4.B【解析】略。
25.A【解析】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而情感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6.B【解析】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由此可见,梦属于无意想象。
27.C【解析】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过度学习属于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8.D【解析】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人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趋向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对避免失败者而言,为避免失败,他们会避免比较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或非常难的任务。
29.D【解析】自我调控指对自己的管理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30.D【解析】运用所学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指运用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言语信息指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动作技能即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