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选择题 |
第 2 页:填空题 |
第 3 页:简答和论述 |
填空题
1.教育的发展史根据不同的尺度,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2.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3.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教育现代化。
4.教育改革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动力。
5.生物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6.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7.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8.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9.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早在夏朝,就出现了名为“庠”“序”“校”等的早期学校。
10.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11.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12.在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教育方法是崇尚课本、死记硬背,加之以棍棒纪律教育;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
13.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
14.当代中国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
15.当代中国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自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开始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历程。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16.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心方针是: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体现教育的人民性。
17.1953年,毛泽东在提出了要加强抗美援朝、学习苏联等三大任务后,全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尤以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18.1958年以后,中国教育界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国人理想的教育模式。
19.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由此开始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长达十年之久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20.1976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出现,中国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22.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24.199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5.199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6.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要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27.2006年,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非义务民办教育发展迅速。(新增)
28.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新增)
29.2009年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新增)
30.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不仅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新增)
31.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新增)
32.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学校。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学校名有:序、校、学、辟雍、瞽宗等,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3.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直。前者是农业城邦,教育内容大多是军事体育训练,目的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雅典是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重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目的是在于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此时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并且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34.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上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官学还有等级性,而且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在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