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3 页:答案及解析 |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效度:指测验能够检测出它所要测的特点或者属性的程度,要求试题与被检查的目的、目标相关、一致。检测知识和检测智力,显然不是一类的,所以不能达到同样的检测效果。
2.【答案】A
【解析】1862年,中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
3.【答案】A
【解析】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启发诱导的原则。
《学记》中所说的“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记》中所说的“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巩固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及时而教”体现了教学巩固性原则。“各因其材”体现的是教学因材施教原则。
4.【答案】A
【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以教学为主,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受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制约,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但是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6.【答案】D
【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方法。它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活动之中,唤起学生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7.【答案】B
【解析】略
8.【答案】BCD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正确选择直观手段和教具。教具种类分为三种: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9.【答案】ABCD
【解析】略
10.【答案】ABC
【解析】略
11.【答案】信度
12.【答案】单元计划
13.【答案】教学的发展性
14.【答案】巩固性
15.【答案】设计教学
16.【答案】组织教学
17.【答案】讨论法
18.【答案】运用知识
19.【答案】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
20.【答案】上课
21.【答案】错误。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学习间接经验,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知。
22.【答案】错误。教学和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关系。
23.【答案】错误。教学不光是指教师教的方法,还有学生学的方法。
24.【答案】正确。这个题目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动性。(注:此题确实出题不妥,用口号代替规律,这是考题应该避免的,这句话属于典型的伪命题)
25.【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6.【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7.【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8.【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9.【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0.【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中关于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论述。
31.【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2.【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3.【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4.【答案】(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老师也了解她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小妮老师对她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5.【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6.【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7.【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38.【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