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3 页:答案及解析 |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教师通过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实施德育,就属于环境陶冶。
2.【答案】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3【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矛盾,分别是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在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其中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在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4.【答案】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5.【答案】A
【解析】方向性原则是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是我党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区别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的根本标志。
6.【答案】D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道德行为
9.【答案】道德判断
10.【答案】小学德育纲要
11.【答案】操行评定
12.【答案】教学
13.【答案】正确。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教育伦理基础。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表现。失去严格要求的爱只能是放任自流的爱;缺乏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就变成冷酷的刁难和苛求。
14.【答案】错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
15.【答案】错误。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问最多,而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16.【答案】正确。如上题。
17.【答案】错误。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18.【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19.【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0.【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1.【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2.【答案】(1)以上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品德认知能力,即知。品德是由知、情、意和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2)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3)以上案例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刚知道上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不对,对是非、善恶进行判断,使小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4.【答案】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其他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5.【答案】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榜样示范的德育方法。其他答案详见本章核心题型归纳。
26.【答案】1.校长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2.如果我是副校长,我可能会采用以下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3)指导实践。(4)陶冶教育。(5)品德评价。(以上每个要点结合自己的话,展开叙述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