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4 页:参考答案 |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强大的好奇心理。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新事物和行为对他们都有很大诱惑力。对吸烟的行为也是如此,他们有想试试看的想法,看到成年人叼着香烟,火光一闪一闪地吐出自烟的姿态,以为吸烟可能有着无穷的乐趣,所以想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
②交往心理。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联络感情,相互敬烟成为习惯,学生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
③对偶像的模仿心理。不少青少年学生有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如对家长、老师、名人、明星等,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尤其是对偶像吸烟时的姿势等,认为这样可以拉近与偶像的距离,而且使自己也趋于“成熟”。于是学生学会了吸烟。
④虚荣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虚荣心强.当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
⑤对“压力”、挫折的反抗心理和逃避心理。“压力”一般来自教师与家长。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思想单纯,充满幻想,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一方面又显示出幼稚.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
⑥愈禁愈吸的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吸烟的危害,大力提倡戒烟,家长、老师严禁学生吸烟,置“烟”于万恶之源,恰恰刺激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偏要体会一下置身“毒雾”的感觉,无意中形成了愈禁愈吸的结果。
⑦对烟的错误认识心理。他们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时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率。
⑧家长没有进行严令制止,致使他逐渐吸烟成瘾。
(2)解决方案
①教师、家长要起表率作用。只有自己不吸烟,才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不吸烟,才能理直气壮地纠正已染恶习的学生。此外,教师和家长要多讲一些名人戒烟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戒烟的榜样,恰当利用他们对名人的崇拜心理,达到教育学生禁烟的目的。
②努力减轻学生的压力。遇事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批评学生时要讲清道理,不对学生提出超越实际能力的过高要求,随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对学习、生活的消极情绪,使之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好好学习。
③提高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力。给学生讲明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挫折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意志坚强者会愈挫愈勇,会把它看做一次考验的机会,会查找原因,接受教训,努力自强,以便下次取得成功。
只有意志薄弱者才会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才会借吸烟来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学生的自尊心会使他们选择强者的道路。
④教育学生注重同伴的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蜜蜂飞者采蜜,与苍蝇聚者逐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全在同伴的脸上写着。青少年学生,正如含苞欲放的花朵,何苦要选一伙烟民做朋友,早早地摧残自己呢?道理说清了,学生选择了积极向上的不吸烟的同学为友,自然也就不吸烟了。
⑤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经常摘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开演唱会、对对联、猜谜语等,用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增加其生活乐趣,把他们强烈的争胜心、好奇心引导到对各种有益的活动比赛和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去。如若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借吸烟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⑥要广泛持久地做好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工作,特别要充分说明吸烟对青少年智力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已的行为,以便他们自觉抵制吸烟。对已经吸烟并有相当吸烟“历史”的学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烟草问题的沙龙讨论会。收看烟草对生态环境、青春期发育影响的电影、录像、图片,参观医学院解剖人体标本。
⑦应该及时对那些不吸烟者给予表扬。对那部分虽未完全戒烟、而已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学生,向他们道一声真诚而热情的鼓励词,这样比吃任何灵丹妙药都更为有效。
⑧含维生素C后可产生对烟草气味恶心的感觉。戒烟效果较好。此外,体育活动也是戒烟最好办法之一。
(3)小结
四种干预模式:健康教育:强调吸烟有害健康。社会影响:识别不良的社会因素,提高抵制能力。生活干预:教给生活技巧沟通及社交技能,提高认识和辨别力。认识发展干预:改变对吸烟的看法,合理解释,正确疏导。
2.【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在生物因素上,酒精是致瘾源,酗酒者有很强的酒精代谢酶系统,酗酒有遗传倾向,同卵双生酗酒高于一般人群。父母一方酗酒.子女酗酒的比例高,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发生率高出对照组的4—5倍,家族倾向的酒精中毒者发生年龄较早,多在20岁左右,中毒严重,需要治疗。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机体先天缺乏某种必要的代谢物质.以酒精来弥补;也可能是某种物质过多,以某种方式促进了饮酒。种族的因素也有影响,比如东方人体内缺少醒脱氢酶。对酒精比较敏感,因此饮酒相对少,如果染上酒癖更容易中毒。
②在心理因素上,饮酒者常常是为了解除苦闷、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开始饮酒,酒精很快使人感觉不到紧张和恐惧。饮酒行为是重要的“社会润滑剂”.可增加个人的勇气与行为能力。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会给自己开酒精处方。有人认为,酒精滥用和抑郁症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滥用酒精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精神病,酒精中毒是性格缺陷或环境适应不良的结果。嗜酒者人格特征有: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等。青少年嗜酒的心理原因还有模仿、从众、抗拒父母、表现独立性等.用过量饮酒来毁灭自己,惩罚父母,或表达自己长大成人的愿望。
③在社会因素上,不同的时代、地区、民俗和社会文化影响到人们的饮酒行为。饮酒成瘾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根源,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古代人饮酒,除了药用或宗教活动外,主要是娱乐和消遣;现代社会饮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节日喜庆、婚嫁宴请、商务洽谈都免不了饮酒,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饮酒行为不断强化。酒精的流行越来越少年龄和性别界限,在社会病理和个体精神病理的影响下,饮酒者极易发展成为酒滥用和酒依赖。
(2)解决方案
①认知疗法。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嗜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②渐渐减量法。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③借助药物。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④反恶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⑤辅助方法。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系统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⑥家庭治疗。酗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患者签好协约,定时限量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⑦集体疗法。患者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为了彻底戒掉饮酒习惯,最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只有认识明确才有坚定信念,方可纠正习惯性饮酒行为。
(3)小结
酗酒也会成瘾。众多酗酒者在观念上还难以接受它是一种吸毒行为。酒精对人脑组织的亲合力大,依次抑制大脑皮层、脊髓、延脑,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对于青少年的生活多予以担心和关注。让他们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家长和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