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3 页:填空题 |
第 4 页:简答题 |
第 5 页:论述题 |
第 6 页:案例分析题 |
第 7 页:参考答案 |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案要点】
(1)展开“幻想”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2)培养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可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4)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谜。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2.论述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答案要点】
(1)“自卑心理”与“期望效应”
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和干扰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形成“自卑心理”。“期望效应”是当人们预期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向往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积极期望,使他们改变“自我镜像”,恢复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努力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些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受到教师的热情期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由此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
(2)“闭锁心理”与情感沟通
闭锁心理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表现为个体放弃与外界接触的意向.处处拒绝与他人沟通。把自己闭锁在一个小小的自我空间,总是拒人千里之外。造成闭锁心理的原因与个体的意年的体验和成长过程的不幸经历有关。作为教师应更多的与学生交流情感,沟通心情,打开学生的封闭的心灵之门,向自己侦述,向自己敞开心扉。
(3)“学习心理障碍”及解决之策
①焦虑心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状况中,从而形成心理障碍。
②恐惧心理。学习基础差.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家长又不了解孩子学习实际,对其要求又高。孩子既怕老师检查作业又怕家长打骂,处在恐惧中。
③对学习冷漠、绝望心理。后进生失去学好功课的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天天混日子。
④怀疑心理。学生智力没有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缺乏自信。对独立完成作业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故经常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⑤依赖心理。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不刻苦,常常需求他人的帮助。
⑥任性固执心理。这类学生“自我意识”强,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往往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解决的方法是:创造教育的最佳情绪和环境;对学生以心换心,做知心朋友;提高成绩“一步法”,不好高驽远;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加温,使冷漠变热情;通过意志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