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3 页:参考答案 |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3.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发展性。一般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五个阶段。教师要能够宽容并积极引导学生。
(2)有潜能。学生有巨大的多方面的潜能,老师要相信学生。
(3)差异性。学生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扬长避短。
(4)主动性。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独立性。学生是权利的独立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独立的法律地位。
2.[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3.[参考答案]
(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
(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
(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
(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4.[参考答案]
(1)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2)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
(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