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4 页:多选题 |
第 6 页:判断题 |
第 7 页:情景题 |
第 8 页:答案 |
一、单选题
1.C【解析】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B【解析】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
3.D【解析】自我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4.A【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
5.B【解析】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C【解析】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C【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B【解析】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0.A【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计划、监控和调节形式。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12.B【解析】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A【解析】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4.C【解析】l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15.A【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16.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17.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18.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9.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0.A【解析】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勤奋感。
21.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22.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23.B【解析】学习是指由于反复经验的参与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8项属于蜜蜂的本能。
24.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25.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6.A【解析】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
27.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8.C【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9.A【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0.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具体表现。
相关推荐:
各地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