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4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5 页:是非判断题 |
第 6 页:情境分析题 |
第 7 页: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D【解析】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3.C【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4.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5.A【解析】略。
6.D【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8.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9.C【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
10.B【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11.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12.B【解析】略。
13.C【解析】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德育具有“教育”或价值属性,发挥着对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作用;同时作为教育子系统发挥着平衡系统的作用,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包含动机作用、方向作用及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
14.D【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15.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优势,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6.A【解析】略。
17.D【解析】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需加以特别训练。
18.C【解析】略。
19.B【解析】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0.C【解析】略。
21.C【解析】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22.A【解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23.A【解析】师生的交互作用在学校生活中是最为重要的。
24.B【解析】略。
25.A【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问题是整个教育学发展的核心,教育学的研究主要在于揭示教育问题背后隐藏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从而推动教育学的进步。
26.D【解析】文士学校在埃及设置最多,因为一般青年奴隶主以文士为向往的目标,而宫廷学校、政府学校和寺院学校收容人数有限,许多文士便设置学校来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
27.B【解析】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8.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29.B【解析】略。
30.A【解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社会学家诺笃尔普、涂尔干和教育家凯兴斯泰纳。
相关推荐:
各地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