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确立了直观几何知识在我国小学算术课程中的地位的教学大纲是( )。
A.《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小学算术课程拓展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大纲是( )。
A.《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B.《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C.《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3.小学数学课程具有( )、普及性、发展性。
A.综合性
B.选拔性
C.基础性
D.锻炼性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计算能力
B.问题解决
C.数学思维
D.数学素养
5.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
A.“综合与实践”
B.“空间”
C.“问题解决”
D.“计算”
6.在解数学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A.反推法
B.算法
C.简化法
D.类比法
7.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从( )方面加以阐述。
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问题解决④情感态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古代数学家中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是( )。
A.张衡
B.祖冲之
C.刘徽
D.王孝通
9.( )作为教学用书,由唐高宗下令定为全国通用的数学教材,这是我国国家审定数学教科书的开端。
A.《算经十书》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张丘建算经》
10.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 )。
A.ab
B.10a+b
C.10b+a
D.10(a+b)
11.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下:8、9、10、9、8、7、10、8,这名运动员射击环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3与8
B.8与8.5
C.8.5与9
D.8与9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但不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B.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
C.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通分
D.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带分数
13.下列关于平面图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的是长方形。
B.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四条对称轴的是正方形。
C.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
D.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矩形
14.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
A.通常加热到100℃,水沸腾
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C.明天会下雨
D.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恰好遇到红灯
15.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综合性学习特点的是( )。
A.密切联系实际
B.综合应用知识
C.以接受为主线
D.形式要多样化
16.(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A.学习评价
B.学习反思
C.成绩考核
D.学习计划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年级上册《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
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关于数字8的教学片段: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能干。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问题:请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材料。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加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1)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2)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那么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
(3)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4)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
问题:请对该案例进行简要说明。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
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
(1)两个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2)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个教法。预测两个教法的教学效果。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