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王老师在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诗的时候,让同学们找出和这首词风格类似的作家作品,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同学们用来举例的是( )。
A.柳永一《蝶恋花》一伫倚危楼风细细
B.晏殊一《浣溪沙》一一曲新词酒一杯
C.李煜一《虞美人》一春花秋月何时了
D.陆游一《卜算子•咏梅》一风雨送春归
2.老师在讲到杜甫的《蜀相》一诗时,曾用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来作为该节课的结束语,学生也因此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教师为学生补充的对联,其中.对联的内容与作家、作品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王勃《滕王阁序》
B.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欧阳修《醉翁亭记》
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之风。——李清照《玉漱集》
D.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婚。——陆游《咏怀古迹》
3.老师在讲解郭沫若的诗歌《女神》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郭沫若诗歌的风格特征,特意让学生收集郭沫若的诗作。以下选项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C.《天上的街市》
D.《地球——我的母亲》
4.某教师在讲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以“臆!微斯人,吾谁与归?”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与例句相同的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沛公安在?
C.战于长勺。
D.甚矣,汝之不惠。
5.学习《江南春》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借古讽今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石头城》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逢人京使》
D.《泊秦淮》
6.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C.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过秦论》)
7.教师在教学《诗经•蒹葭》一课时,讲到了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赋”这种手法,特举了以下例句。其中,没有用到“赋”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C.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D.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8.学生习作积累材料的基本途径是( )。
A.听别人介绍
B.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C.广泛涉猎各类读物
D.从网上搜索
9.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老师在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即使个别学生在听讲,也显得心不在焉。但是当他随机提问的时候,发现学生几乎都能理解他讲的内容。鉴于这种情况,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辛弃疾的词,有些同学从课外也看过很多,今天我们就自己所知道的辛弃疾的词进行一次“你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词”讨论.好不好?”听完李老师的话,学生顿时打起了精神。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的什么原则?( )
A.多样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0.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的时候,有同学对文中的“海燕”形象不知道具体指什么,下列教师点评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不是来告诉你们答案的,不会的内容可以自己去多想想,多思考思考。
B.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海燕其实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C.自己去翻翻资料,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想想海燕到底指代什么。
D.能大胆提出问题,这一点很好,还有别的同学没弄明白吗?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