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5《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预测卷(4)

来源:考试吧 2015-10-11 11:01:04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5《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预测卷”,更多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第 1 页:模拟试题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题干中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婉约派的代表作,风格婉转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选项中A、B、C三项的作家均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且选项中的作品也均为婉约派的代表作,语言圆润,清新绮丽。D项陆游为北宋豪放派的作家,作品多抒发爱国之情,风格豪放。故不适合同学们用来举例。

  2.【答案】D。解析:A项中的对联语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故A项正确。B项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对应正确。C项对联所赞之人是李清照,李清照撰有《漱玉集》,并为丈夫的《金石录》作了后序。对应正确。D项所赞之人是王昭君。青冢据说是王昭君的坟墓,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说昭君“独留青冢向黄昏”。故D项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应为杜甫《咏怀古迹》。

  3.【答案】A。解析:A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艾青。

  4.【答案】B。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C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主谓倒装。故选择B选项。

  5.【答案】C。解析:A项,《石头城》是刘禹锡的诗作,借六朝的灭亡,讽喻现实,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B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C项,《逢人京使》是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没有运用借古讽今手法。D项,《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故选择C项。

  6.【答案】D。解析:A项中“风流”的今义一是有业绩、有才华的,二是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三也可以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而古义一是杰出的人物或功业,二是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B项中的“老大”今义是指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而古义是说年龄大。C项中“举手”的今义是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而古义一是动手,二是告别时的动作。D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故选择D选项。

  7.【答案】D。解析: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上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题中A、B、C三项都运用了“赋”这种手法,而D项主要用了“比”这种表现方法。故选择D项。

  8.【答案】B。

  9.【答案】C。解析: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包括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故首先排除D。李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讲授法改为讨论法,充分体现的是灵活性原则。故选择C项。

  10.【答案】C。解析:A项的点评会让学生觉得这是教师的变相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B项的不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D项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可能下次学生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只有C项既解决了问题。又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选。

  11.【答案】A。解析:学生的要求虽然是教师始料未及的,但教师并未因此乱了阵脚,而是迅速调整自己,进入角色,及时化解了课堂突发事件。并未造成课堂的混乱。

  12.【答案】B。解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按照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拓展,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

  13.【答案】B。解析:这种解读直接将“样林嫂没有春天”与课文主题相联系,开篇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之后的解读过程就只剩下“找依据”的信息检索,学生无法体会到自我阅读思考从而构建主题的阅读趣味。

  14.【答案】B。解析: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故B项表述错误,当选。

  15.【答案】C。解析:“大家应该能大致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详细解释一下”,说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了解。且课件与课本相结合,过渡自然。并非课堂节奏跳跃性大。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这节课较为成功。首先教师将整体感知环节的具体做法设置为“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由于结合了自身体验,不仅营造了氛围,同时与结束部分的思考自身生活相呼应,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自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语文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就要立足于语文课的根本——语言表达,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文章特点等方面来领会。在品味赏析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揣摩品味文章的具体描述,随着与课文内容的近距离“接触”与领悟,不自觉地移情换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予以充分肯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提出“病狼”的表现也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就“生命”和文章的主旨深入探究“病狼”的形象意义,不仅为自己变换教学内容和思路赢得了时间,也使得学生换一个角度、兴味盎然的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有兴趣、有新意的阅读探究更有助于学生的心灵成长,这样的阅读才回归了阅读的本质。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第②段中“谈笑风声”应改为“谈笑风生”;“板粟”应改为“板栗”。

  病句:“我们买了五个五仁,三个莲蓉,蛋黄和板粟月饼。”有歧义,应改为“我们买了五个五仁的月饼,莲蓉、蛋黄和板栗的各买了三个。”

  18.【参考答案】

  本篇文章条理清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中秋节一天的行程。从一大早去赶集到临近傍晚回家,结构很紧密。第二段对集市的描写也很生动,叫卖声、胡同里老人的谈话、旁边仔细听故事的小孩,作者都作了描绘,将集市的热闹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第三段写小作者回家之后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看电视、吃月饼、赏月,一家子热闹的景象也表现了出来。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中有少许错别字和病句,望作者在以后的习作中改进。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1)“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急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发展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严重的不对称。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会是坏事,有可能人为地造成生态失衡。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类似的思想,但我们从文字中可以获知此意。

  (2)“咬”“呻吟”“骨粉”这都是描述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直观的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类似于这样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还有“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珍爱自然。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写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昧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

  21.【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好大一棵树》。

  2.导语: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们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自由自在,但是这一切在慢慢离我们远去。有那么一棵曾经庇护人类却被人类屠杀的大树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就让我们去听一听《那树》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看看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2.有人为那树的故事配了几幅图片,请选择其中的一幅配一点文字。

  (出示几幅图片,学生任意选择一图配字)

  3.师生交流自己所配字。

  (1)早期的树:长在泥泞的马路边,佝偻、老态,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霉黑潮湿的树皮层,隆起的筋,纵裂的纹,树身像铁铸就;面对台风,屹立不动;炎热夏天,撑开绿阴;给鸟儿栖息之所,给情侣以温馨,不断伸展.滋润土地。

  (2)近期的树:斗转星移,人们在树的附近架起了电线,铺起了柏油路,盖起了高楼,那树似乎有些碍事,有人开始质疑这颗树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那树一声不响,仍然释放着诗意的绿色。

  (3)现在的树:后来由于一个醉汉撞到树上死了,交通专家给树判了死刑,在一个夜里树被从踝骨锯掉.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5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点击查看

  2015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汇总

  2015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临考冲刺汇总

  2011-2015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