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2 页:参考答案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专家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实验法的内涵。
2.【答案】D。专家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3.【答案】A。专家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征。
4.【答案】B。专家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5.【答案】C。专家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答案】D。专家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居于第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专家解析: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而悬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区分。
10.【答案】B。专家解析:发展性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的描述是该原则的典型阐释。
11.【答案】B。专家解析: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2.【答案】A。专家解析:班主任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
13.【答案】C。专家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探究学习的内涵。
14.【答案】D。专家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考生需注意的是,不平衡性主要指同一个体,而个别差异性主要指不同个体。
15.【答案】C。专家解析: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它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前的评价。
16.【答案】C。
17.【答案】C。专家解析: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答案】B。
19.【答案】B。专家解析: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属于教学策略,而不是学习策略。
20.【答案】B。专家解析:数学术语不再让人听不懂,而是朝着人们能理解的方向发展,日趋生活化,越来越贴近生活。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行动研究;
(5)教育叙事研究。
2.(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
(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该班主任最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专制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
(3)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2.(1)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可见,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材料中的现象已然远离这一目的。
(2)教育评价的结果,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不仅能提供反馈信息,而且能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性,因为一般情况下,被评价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良好的评价会对成功的经验起强化作用,使被评价者加倍努力,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会对失败的教训起消退作用,使被评价者产生不甘落后、奋发努力、改进工作的动力。可见,教育评价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而材料中并未体现教育评价的这一积极功能,反而突出学生的厌恶感。
(3)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以被评价者的发展为本,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为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成绩、排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1)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猜想、验证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对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的魅力同时发展智慧。
【教学目标】
①对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
②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最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能举出实际例子。这样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各地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