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3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策略的适用范围”,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起消极影响。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上,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认识和自信能力不会减弱,不会总做错事情。
5.【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种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种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2.【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参考答案】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指德育中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在实践中,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2)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能为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在于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展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3)引导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缺点的克服,固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主要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4.【参考答案】
(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5.【参考答案】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各地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及官方网站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汇总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