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练习题 |
第 17 页: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产物。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的表现:(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来说,生产力发达地区或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可以加速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进程;相反,不良的社会生活条件,可以阻碍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进程。
6.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7.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8.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和教师的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教学目标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才会实现教育目的。
9.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10.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具有的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4)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因此,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是必要的。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3.(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5.(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3)促进人口迁移。
7.(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8.(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9.(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0.(1)就受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年青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地成长;
(2)就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为教育者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
(3)就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能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11.(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12.(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13.(I)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4.(1)选择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3)制订研究计划;(4)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15.(1)观察研究法的优点:①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②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③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2)观察研究法的不足:①取样小,教育观察研究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②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③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
16.(1)教育实验必须要有一个理论假说;(2)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实验必须控制某些条件;(4)真正的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实验结果的。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首先,国家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其次,我们要求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名校不应仅仅依靠少数优秀学生为学校树品牌,而是应该建立在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次,适应时代要求,我们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破应试教育背景下“高分低能”的现象。
2.(1)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的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2)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习题汇总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 《各科目》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