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练习题 |
第 23 页:答案及解析 |
151.B【解析】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学生在一种学习情境中抽取出了一种规则、原理、范例、图式,然后运用于新的情境,这便是高路迁移。
152.B【解析】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属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属于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
153.D【解析】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154.B【解析】加强对自己的知识经验的概括,是学生概括化原理获得的重要渠道。概括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155.C【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156.D【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能够简化知识、促进知识的良好组织、促进更好的迁移。
157.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这种说法与皮亚杰的观点相似。
158.B【解析】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159.D【解析】为了证明定势对迁移的影响,陆钦斯设计了“量杯”实验。
160.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
161.C【解析】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更具有迁移价值。
162.D【解析】爱劳动的习惯是一种行为规范,题干体现了行为规范的迁移。
163.B【解析】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按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逐渐分化。
164.C【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65.D【解析】努力管理策略包括激发内在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归因、自我奖励等。D项是学业求助策略。
166.D【解析】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意味着儿童有主动使用策略的动机。根据桑代克的效果律,如果儿童执行策略并得到满意结果(学习效率提高),则以后儿童还倾向于继续采用这一策略。因此,让儿童体验到应用策略的后果可以激发其运用策略的动力。
167.C【解析】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注意把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区分开来。
168.A【解析】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169.C【解析】只是为了短暂记住电话号码以便拨号,可采用复述策略。
17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管理策略中的环境管理策略。
171.C【解析】本题是对具体的资源管理策略进行考查。
172.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题干所述与此相符,因此选B项。
173.D【解析】元认知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A、B项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C项属于元认知调节策略。
174.D【解析】位置记忆法是通过与熟悉的地点顺序相联系起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位置记忆法对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175.D【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176.B【解析】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但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B项是错误的。
177.D【解析】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心理表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比如,位置记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联想法,利用了心理表象。联想时,想象越奇特而又合理,记忆就越牢固。例如,可以使用夸张、动态、奇异的手段进行联想。
178.B【解析】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和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179.A【解析】将学习内容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做标记是复述策略中常见的复述方法。
180.B【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每天做的广播体操是已经学会了的,只需每天按时练习就行了,不符合学习的内涵,因此,B项不是学习。
181.A【解析】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182.B【解析】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学习体操动作正是如此。
183.A【解析】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184.D【解析】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
185.D【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186.A【解析】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良好的准备状态是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这条定律由桑代克提出。
187.C【解析】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狗。
188.B【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被点名回答问题)来增强反应(趴在桌子上)频率。
189.A【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强化物。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有效而重要的条件,合理运用强化原理,能有效地塑造或矫正学生的行为。
190.C【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因此,答案选C项。
191.A【解析】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
192.C【解析】题干所述的做法依据的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193.B【解析】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题干所述与观察学习的概念相吻合。
194.D【解析】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195.C【解析】格式塔学派认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因此,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了新的完形,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196.C【解析】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197.D【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198.D【解析】略。
199.D【解析】略。
200.A【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实质。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习题汇总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 《各科目》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