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练习题 |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因此,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心理状态。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2)理解心理辅导的概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②辅导以正常学生
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③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2.(1)恰当解决同一性危机,心理状态变得稳定;(2)恰当处理独立与依赖的需求,不盲目或过度反叛,和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3)能从容面对自己的生理和身体变化,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异性的关系以及性的问题;(4)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更具逻辑性和推理性,并发展出元认知能力;(5)发展出恰当的道德水平,对如何做一个公民有所思考。
3.(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
5.(1)生理因素。遗传、解剖、生理、生化和病毒等对精神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能起到作用。
(2)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或者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观念,单亲家庭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不健康的报刊、杂志、书籍、游戏等大众传媒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的心理异常。
(4)学校因素。教师素质不高,学校教育方法失当,应试教育理念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心理学因素。学生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多是由于认知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
6.(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自我控制法。
7.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2)认知疗法一般分为四个治疗过程:①建立求助的动机;②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③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④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8.(1)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2)分年级定专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构建全方位、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模式。
9.(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10.(1)上网时间;(2)网上行为;(3)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指标;(4)生活事件指标;(5)直接指标;(6)典型指标。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
(2)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有:①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②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比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③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④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⑤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法、焦虑转移法、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模拟训练法等。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根据心理健康的特性判断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教师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教师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健康兼顾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两个方面。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及习题汇总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 《各科目》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