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写作题 |
第 2 页:参考范文 |
写作题(参考范文)
1.
要有海一样的胸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人们给弥勒佛写的一副对子的上联,说的是弥勒佛笑口常开,因为他能容人,能容事。一句话,他宽容。
学会宽容是当今时代的强音,人们强烈地呼唤宽容。
作为以教育下一代为己任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做出一些不宽容的事,给学生们留下不太美好的印象。
有位初中语文老师,有着10多年的教龄,在当地还算有点名气。由于其能力比较强,被选拔去教高中。因为有10多年没有再去重温当年所学的知识,在上课时,这位老师偶尔会出现一些知识上的小小的错误。开始,学生们也不太在意。可是,到了高三,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难,这位老师出的差错也就越来越多。班上学生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最后,全班50多位同学联合签名,把要求撤换该老师的信件交给了县里的主管领导和学校的校长。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撤换下来了。后来,该老师生病在家,那些当时要求撤换她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大家就买了点水果什么的,一起去探望老师。令这些学生失望的是,老师竞把他们买来的水果全部丢到了大门外。学生们一看这情形,傻眼了,只好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原来老师也有素质差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
老师,请不要忘记,你这一扔,扔掉的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一片情意;扔掉的是学生对你的尊敬。尽管他们原先可能伤害过你,使你失去了自尊,失去了面子,失去了工作。但学生有这个权利选择更适合的教师。
老师的胸怀,应该比大海还要宽广,这样才能够容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够不计前嫌。我们要知道,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犯错误,他们还没有成人,他们还需要老师去教他们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本身就应该比学生更懂得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
宽容,并非人的本性,从来就没有谁敢放言自己从小就知道怎么去宽容别人,包括老师。重要的是,应该去学,应该在实践中去学,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去学。
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己,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宽容过他们的错误吗?你宽容了他们。他们高兴了吗?
老师,请记住:“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请你学会宽容吧!
2.
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所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不断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否定的。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知识越浅薄的人道德水平越低吗?抑或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的人道德水平越高?如果以这狭义的知识观来理解的话,未免不使我们产生怀疑。
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的。一位北大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因冲突竞打骂来深圳帮其带孩子的亲生父亲,扯碎父亲衣服并咬破父亲肩膀,而其母亲则多次被他打,被他骂。这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硕士生,无疑知识水平是高于普通人的,然而他却连基本的孝都不懂,伦理道德丧失,这不就说明了道德与知识是不等同的吗?所以,知识水平高的人道德水平未必高。同样,知识水平低的人道德水平未必低。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简单片面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知识”的内涵,来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其实,苏格拉底不同于他之前的哲学家,他把关注的目光从神转到人身上,他所说的知识不是自然万物的知识,而是指对人自己本性的认识,即“认识你自己”。于是这里的“知识”就不同于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那种知识。我认为,“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既不是自然物理知识,也不是数量知识,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理念的、善的、“自我”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善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实践善的行为。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知识,它不仅是一种知,更是一种行,是知行合一。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把德性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特点。因此,一旦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解“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上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善的理念,是一种对善的践行,是知行合一的,做到美德与知识的统一,我们必定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关德的人。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当代的德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肤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知行合一、一种实践精神,从而把美德与知识合二为一,变为一种道德实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具有其他探讨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及道德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
中学德育工作之我见
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第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坦荡无私的面貌让学生体验到人的美好心灵,用宽宏的心地和磊落的胸怀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我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做榜样教育学生。”教师必定要有崇高的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用诚实正直去为学生做表率。
第二,与学生做朋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诚然,教师也有喜怒哀乐,但不应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关爱与呵护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重视。如果我们能经常表扬他们的优点,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进而会建立自信;
反之,他们会因沮丧而越来越自卑。教师要用爱心,用师德的魅力,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
第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误或错误地对待了他们的错误,也许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对待他们的过错,首先,应该寻找原因。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
其次,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心。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敏感的,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帮他们树立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相信他们能改正错误,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对他们教育转化的成功。相信我们的真诚和正确有序的引导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突破。
4.
赏识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但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要实现赏识教育,必须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的标准,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 good”,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
如果仅仅只看到孩子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其实在看到孩子的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其优点,反之也一样。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5.
大爱无声师德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山岳潜形,阴风哭嚎。房屋坍塌,横尸遍野。那场毁灭性的八级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座城市、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几秒钟的工夫,我们几万名同胞身陷废墟,生命垂危。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也就在这一刻,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一个、两个、三个……,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做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了。
谭老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谭老师走了,他在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一件件、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例子,见证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见证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形象,见证了这崇高精神的背后人民教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存空间的张米亚老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在环抱3名学生的向倩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的瞿万容老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那极其短暂的瞬间,在那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丝毫的胆怯,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师者对学生最诚挚的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种责任心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名教师内在的品质和良知,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名教师自觉的日常行为。在教师队伍中,在教学一线上,不乏像谭千秋、瞿万容等那样把爱放在生命之上的好老师,更有许许多多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同样创造着伟大的光荣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学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学生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学生他们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尽为人父母的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正在用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努力、每一滴汗水,诠释师德的伟大与崇高。他们正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这种寓平凡于伟大的事迹,也能震撼人心。
此时此刻,我已泪如泉涌,恐怕我倾尽言语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深情敬意,只能以拙文钝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沉痛哀悼。我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永远记住他们英雄的姿势、生命的壮举。因为,从这一秒开始,还有无数的人民教师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他们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 各科目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