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5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三、简答题
1.(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2.(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
3.(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有:(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5.(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6.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尊敬家长,团结协作,其意义就在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而刘老师这种做法反而激化了双方矛盾。
其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刘老师在班里对学生冷嘲热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致使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爱国守法,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教师强制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因此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答案要点】
首先,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并不能预定后天的发展。
其次,环境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尤其是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
除此之外,个体要获得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力量也要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才可以实现。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2016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汇总 | 《教育知识能力》章节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