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5套:2016年《语文学科知识》(高级中学)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
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2、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3、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将“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选择要求理解不正确
B.教师将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与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混淆了
C.教师认为。掌握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
D.教师认为.掌握契诃夫的生平事迹是实现全文教学目标的基础
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和平的祈祷”主题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沉思战争灾难,珍爱和平,理解世界人民和平的愿望”。下列不适合选人的作品有( )。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B.《兵车行》
C.《静静的顿河》
D.《边城》
5、在阅读完高中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让老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其他小说。以下老师的推荐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一项是( )。
A.《永别了,武器》
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
D.《乞力马扎罗的雪》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作者巴金和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巴老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以及他伟大的灵魂都是学生要了解和学习的,故设计重点是理解巴老先生作为受害者却能率先站出来,直面这段惨淡荒唐的历史,拷问自己的灵魂,让学生瞻仰作者的人格魅力。而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了解,所以须花时间让学生认识这段历史,通过列举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吴晗、老舍、傅雷等人以及巴老先生自己在文革时期遭迫害的例子,让学生重点了解文革年代的疯狂、荒唐、人性沦丧、人人难以自保的惊心历史,以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小狗包弟》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从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狗?2.作者为什么要向一条小狗表示歉意?3.小狗之死到底是谁的罪过?4.作者表示歉意的深层含义(即文章主旨)是什么?待第四个问题明确后,对勇于自责反省的精神做适当拓展,包括:1.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事件。(这个例子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跪着的德国人永远比站着的日本人伟大——这就是忏悔、反省的人格魅力。)2.认识自己——忏悔意识与我。(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懵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古人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让我们袒露心声,做个勇敢真诚的人吧!)从课内到课外,从明确主旨到举例子理解主旨,从他人推及自己,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并从作者这里得到一些真实而深刻的启示,引发学生长久的思考。
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为《小狗包弟》一课设计的教学思路,以下对其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
B.第二课时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考,但教师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就必须加进对作者和文革背景的详细介绍
C.没有关注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应从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入手,多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揣摩这种写法
D.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理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
7、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
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
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8、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见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生自读课文)
师:理解课文内容或是理解课文片段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理解,力求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再阅读课文,然后自主、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
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闰土画像。
生:从描写顺序看,由远及近,以此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然后打量全身。
生: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
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
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
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精选资料汇总 | 《各科目》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总(各科目)| 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6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及分值比例 | 《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