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6教师资格(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模拟题(3)

来源:考试吧 2016-03-10 9:12:53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6教师资格(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模拟试题”,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7小题5分。第18小题15分,共40分)

  16、案例: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

  生1:夜色撩人,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浑然是一个个精灵,她们是来自神秘的世界吗?在这样动人的夜晚,在人迹罕至的池塘边偷偷沐浴。作者是误入了仙境吗?那就和她们一起共舞吧。否则她们就会像这渺茫歌声似的清香一样散去,再难寻觅她们的芳踪了。

  生2:荷花在这儿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我在岸边驻足,无人理会。花朵在月光中独自美丽,我在这美丽中迷失自己。这边清香也是那么缥缈,仿佛幸福和我若即若离。想走近荷花深处,又恐它们腾空而起,飞向天际。于是我静静地驻足,独自享受这份忧伤。

  (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让老师感到很欣喜,他们的诸多感觉正是这篇文章主题多元性决定的,于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同学)

  师:同样的内容大家的感觉却不同.你们认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生1:作者是喜悦放松的,他笔下的荷塘多美丽啊,如果心情沉重不会有这样美丽的语言的。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啊!作者能不开心吗?

  生2:作者心情很忧郁,虽说他描写的景色很美丽,但是我读的时候,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了压抑,我几乎找不到热烈激昂的词语。最关键的是我读的时候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一种酸楚,所以我认为作者当时心情肯定很忧伤。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这和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分不开,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判断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自清复杂的心情?能根据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吗?

  生1: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因为作者反复提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那段日子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

  生2:我也赞成。文章的结尾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到底”意味着作者这几天一直想着江南的事,今晚出去是为了忘却,却因为想到江南采莲,终于不能忘却。“惦着”不是“向往”,而是“挂念”“放心不下”。那么,当时的江南有什么事让作者“挂念”“放心不下”?这不是一清二楚吗?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读文章除了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解读外,必不可少的是对文章本身的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看来,课前大家的读后感,有些同学理解过于“自我”,缺乏对文章本身的解析。大家认为。哪些读后感是需要改进的呢?

  生:其中把荷塘月色的感情诠释为思乡的,我认为不妥,因为本文虽然感情复杂,但思乡的主题却是没有的,“惦着江南”也不能理解为思乡。

  师:其实大家的读后感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对文章的一种感悟,结合文章本身的内容和自己的主观经验解读文章,就会产生一篇篇新的属于自己的《荷塘月色》,毕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问题:

  以上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荷塘月色》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结合新课标作出评析。

  17、案例:

  阅读下面学生的高考习作,完成第17-19题。

  且以作品论英雄

  ①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②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③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读安东尼奥人品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代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④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一一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不是“不朽的作品”,而是“不朽的文人”。

  ⑤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问题:

  请从第②③自然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

  18、请指出习作的两个优点,并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9-21题。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八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劝学》《过秦论》

  《师说》。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宝贵。

  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说服力量。同时,还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树立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0、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1、请为本文设计两道拓展题,并附上参考答案。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精选资料汇总最新文章 | 《各科目》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最新文章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总(各科目)热点文章| 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最新文章

  2016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及分值比例 | 《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各科目》考点速记汇总 | 教师资格《各科目》考情分析汇总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 各地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