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5套:2016年(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阅读下面初中七年级《短文两篇》中第二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提问:
生1:作者看到柚子树,为什么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生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生3: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生4:为什么作者觉得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
生5: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生6:作者为什么看到刚孵出的雏鸟吃不下饭?
共有15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是重复的),在所有学生不再举手提问时。教师问:“谁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回答:
生1:因为作者生长在都市,第一次看到柚子树,所以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生2:因为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的样子很难看,所以吃不下饭。
在教师“好”“很好”的赞扬声中,有10多名学生对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有些回答是重复的)。下课铃响后,教师小结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后,结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以下是对上面教学实录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B.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主持人存在,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学生“问答式”教学,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D.这节课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提出的多是虚假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突出
2、学习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这种修辞手法,又从文中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某版初中语文教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有一道“探究·练习”题,第一题是“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生活处境。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哪位古人在哪篇文章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你还能说出那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吗?”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4、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古代称谓,比较其意义异同。以下是部分小组所整理的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
A.“家父”用于说话者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谦称;“令尊”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为敬称
B.“舍”常用于谦称比自己位卑年幼的亲属,如舍儿、舍弟、舍侄等
C.古代兄弟的排行称谓由大到小为:伯、仲、叔、季
D.“黔首”意指平民
5、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株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园林》这课时,教师灵光一现,心想何不将本文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比较阅读,既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些更完整的认识,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习到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写法。在课堂上教师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写下如下文字:“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
这段文字展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也进行练习,下面是学生们的比较练习:
生:一个崇尚自然朴素,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威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
生: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画长卷,美不胜收。
对上述教学案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
B.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D.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6、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山水田园诗作进行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孟浩然《过故人庄》
C.陆游《游山西村》
D.王维《竹里馆》
7、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军事和政治才干和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
以下有关这则教学结束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
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蕴味
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精选资料汇总 | 《各科目》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总(各科目)| 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6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及分值比例 | 《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