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本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学生的品行。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文的生字和生词;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②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工具书、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问题(三):
一、初读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子”的音、义和“拜”的字形。
2.看课题质疑,教师随机板书记录梳理学生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果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做上记号。
5.检查词语。出示:孔丘、仲尼。
教师简介古人的姓、名、字、号。(古人的名字比现代人的名字要复杂些,大体上有姓、名、字、号四项。名用来称呼自己,做自我介绍;字,朋友之间互相称呼使用;号,是对有名望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我们还是到课文中来看看吧!)
出示句子: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3)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学生读句子,体会称呼的含义:孔子的谦虚,对老师的尊重和老子的谦虚,对晚辈的欣赏。
二、精读品悟
孔子为什么拜师?默读第1自然段。
1.说说孔子拜师的原因。
2.理解词语“渊博”。
出示生字“渊”在字典中的义项:①深水;潭②深;③姓。请学生选择正确的解释。
3.从哪里看出孔子知识渊博?(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结合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4.“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孔子谦虚、好学)
5.教师小结:同学们读懂孔子为什么拜师”了吗?这个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3.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 ____ ,饿了吃 ____ ,累了就____ ,天黑了,住在____ 。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 ,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衣服上____,鞋子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4.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1.出示对话
(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你是——”
(3)“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4)“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5)“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已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3)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设计理由]设计了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达到教学的目的。
27、
问题(一):
本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流连于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的一个故事。
本文通过盲童对生命的热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并正确读写生字生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的方法理解字词。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懂得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受生命的内涵,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问题(三):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触摸春天》,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述说自己的疑问,比如春天怎么能触摸,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是谁在触摸春天,怎么样触摸春天等一系列问题)
[设计理由]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7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正所谓“学贵有疑”,一个题目就引发了你们这么多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板书:盲童,安静)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字词,注意提示纠正“小径”的“径”读jing;“磕磕绊绊”的“绊”读ban;“。悄然合拢”的“悄”是个多音字,读qiao;“清香袅袅”的“袅”读niao,注意“磕、瞬”的笔顺书写。(教师范读,板书范字)
3.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想一想盲童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神奇,不可思议,善良……)
[设计理由]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于母语有一定的敏锐度,所以生字词的学习主要以学生同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做到点面结合。
三、重点研读,感受神奇
(一)引导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字词或者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神奇、不可思议。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1.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1)你从句子中哪些字词感受到神奇,不可思议?
(2)“竟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安静本来想拢住的是什么?“竟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竟然”说一句话吗?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悄然合拢”,全班做“悄然合拢”的动作。
(4)指名读,范读,齐读这个句子。
2.出示句子: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想想在生活中,你抓过蝴蝶吗?能抓住吗?好抓吗?
(2)自由朗读这句话。
(3)“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板书:神奇的灵性)
[设计理由]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配以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是多么神奇的事,也为后文学生感悟“神奇的灵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感受“神奇的灵性”
1.“神奇的灵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先别告诉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一圈,看一看,哪些词句在向你透露着答案。
2.学生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引导理解“神奇的灵性”
(1)出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什么叫“整天”流连,早晨在花丛中穿梭,中午在花香中流连,晚上还在花丛中走着,从早走到晚。
②安静为什么每天在花香中流连啊?什么叫“流连”?
③正因为安静整天在花丛中流连,所以,出示句子,齐读:“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2)出示句子对比:
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说说更喜欢哪句话。
②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同桌互读、小组读、指名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3.教师总结:正因为她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对每一朵花都是极其熟悉,她能够在花丛中自由地穿梭,她是如此地热爱春天,热爱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安静。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啊,神奇的灵性不就是安静对生命的这种热爱吗?(板书:热爱生命)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安静去感受这神奇的一刻吧!
播放音乐,教师深情诵读: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轻轻地,悄然合拢,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你拢住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跃动在你的指间,跳动在你的心田,睁开眼睛,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设计理由]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味要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品味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句子的比较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真正做到了“形于外而感于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家用心想一想,你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感悟呢。
五、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1.喜欢写作的你,把你想对安静说的话,或者对生命的感悟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必做)
2.喜欢积累的你,把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必做)
3.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选做)
[设计理由]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汇总(小学) |教师资格精选资料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题20套 | 《小学综合素质》冲刺卷汇总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汇总| 《各科目》考点速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