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积累·整合”目标里明确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一能力要求,故A当选。
2.【答案】B。解析:《红楼梦》代表着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小说与戏剧范畴。
3.【答案】B。解析: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应该得到培养,但不可过分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排除A;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引导关系到学生对名著阅读部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不能以速度取胜,排除C;“名著导读”教学不一定花大量课时,可在课外自主安排,但不可全盘忽略,排除D。因此选择B项。
4.【答案】C。解析:文言实词“间”一词多义:(1)时候,期间;(2)间或、偶尔;(3)参与、夹杂;(4)空隙;(5)小路,从小路。C项中“又何间焉”中的“间”应为“参与”的意思。故C当选。
5.【答案】D。解析:“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D项诗句出自《沁园春·长沙》,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激昂的。他笔下的秋虽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A、B、C三项的秋都有“凄寒”“萧瑟”之意,因此选择D项。
6.【答案】A。解析:A项中“目的是让学生喜爱柳词、诵读柳词”,的说法是狭隘的。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因柳词而生成对古诗词的热爱与追求,故A项表述不当,当选。
7.【答案】C。解析:C项能直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李密的立场去思考,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答案】C。解析:助读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插图,等等。
9.【答案】C。解析:阅读所给文章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的了解,而并非是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的内容的理解。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
10.【答案】A。解析:此处借黄花衬托人的相思之深,以致因思念而瘦削了玉体,本题最能表达这个意思的只有A项.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11.【答案】D。解析:关于这次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记录者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个记录不仅可以拿给老师,请老师提出指导意见,也可以让学生看,对下次的口语交际·讨论课的进行提供借鉴。因此D项“没有任何意义”错误,当选。
12.【答案】C。解析:虽然网络平台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并没有代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故C项错误,当选。
13.【答案】C。解析:教师将影视与课文结合起来,并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14.【答案】D。解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地位,但并不代表在课程设计和课堂实施阶段完全给学生以自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5.【答案】C。解析:导入以背诵同类诗歌及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没有更多地对诗歌的语言文字上进行更多的研究。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当今的学生由于远离那个封建专制的年代,所以不会轻易地为悲惨的故事所感动,单纯地学完《孔雀东南飞》,学生们的反映只是盖上书本,唱着“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根本无关痛痒。而在这节活动课上,学生们在自己编剧、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却深刻地领悟了课本中所要揭示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乐在书中,学在课堂”的效果。且由于该教师讲解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全班学生从写剧本做起,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进行排练表演。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类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变“教坛”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华章意境。第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感情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第②段中的“豆寇年华”应为“豆蔻年华”;第③段中“喧嚣”应为“喧嚣”。
病句:第④段中:而未曾经历的人,又如何怎能得知那“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的灿烂和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啊!
修改:而未曾经历的人,又怎能得知那“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的灿烂和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呢?
18.【参考答案】
①诗意的排比耐人寻味。开篇即张扬富有个性的文采,实在是考场作文的一大技巧,因为它便于以先声夺人之势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②以书喻人生虽不新鲜,但由此悠然契合了题目,不能说其手法不高妙。
③以书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暗合“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如此切题,实在高。
④恰切地对读书人进行分类,以小中见大手法折射人生,颇有滴水藏海之妙。
⑤“学会了读书才能学会生活”,此等感悟,实乃无深切体验者所难有。
⑥在精警的博喻中深化主旨而又回应了标题,实有一箭双雕之妙。
评析:好个“一杯沧海”!这别致的标题,一下子就以量词错位手法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让人忍不住要看个究竟,这就是精心拟题的妙处。接着,考生开篇作比,即以博喻手法妙论书趣,精警而透辟;承接下来,笔锋陡转,切入现实——读书者日见其少,巧妙地暗合了要求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真正妙合无痕,还让人于其顿挫之笔下、精美的引用中、整饬的结构内、新奇的比喻里领略到该考生的真知灼见——“学会了读书,才能学会生活”。最后仍以博喻收尾,既呼应了开头、深化了主旨,又使得全文圆融自然、浑然一体。
关注"566教师资格"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考试备考信息等!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精选资料汇总 | 《各科目》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总(各科目)| 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6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及分值比例 | 《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