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主题。A项,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B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D项,王维的《竹里馆》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C项,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哲意。不符合题干“山水田园诗作”要求,故不合适。本题当选C项。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人物。A项,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诚的爱情,虽然由于制度的桎梏,她的人生只能以悲剧告终,但是安娜形象具有的永恒魅力,她充盈的生命元气,不屈的叛逆精神以及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勇士气概,使得人物的光芒永远不会褪逝。C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人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D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B项,《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川端康成自传性的短篇小说。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不符合题干要求。故不适合推荐。本题正确答案应选B项。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内容及主题。A项,丰子恺的《竹影》通过优美的笔触,表现出儿童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将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B项,贾平凹的《月迹》通过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体现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说明了童心创造力的高超,也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拥有美,美属于每一个人。C项,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细腻、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D项,席慕蓉的《成熟》描绘了少年诗情,体现了作者告别童年,走向成熟,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流逝、童年不再的感伤。与题干“童年快乐”不符,故不合适。本题当选D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作品内容。B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故本题当选B项。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B项,“舍”常用于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但不可用于自己的儿女。而谦称自己的儿女时,通常都称为“犬子”“小女”。故本题当选B项。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文言虚词。A项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故A项归纳解释有误,本题当选A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题干中的句子连用两个比喻,将列夫·托尔斯泰的锐利的目光喻作枪弹、金刚刀。A、B、D三项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C项运用的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并突出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本题正确答案当选C项。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A项,“衣锦还乡”的“衣”意为“穿衣”,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既来之则安之”的“安”意为“使……安”,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为“认为……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原意为“鸟的翅膀”,这里名词作状语,活用为“像鸟的翅膀(一样)”。故本题答案选B项。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故D项表述有误,当选。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学生的练习虽然在形式上和教师的有相似之处,但是表达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给学生指引了一个方向,课堂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故D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D项。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科书系统。练习系统又叫训练系统、检测系统、作业系统,是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日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其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实现语文素养全面发展。教材中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探究·练习”是教材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本题当选B项。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作业设计。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其中写作时的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第三题不仅要求学生就全文核心部分深人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还要求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第四题属于课堂仿笔写作,学生可根据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写作,不一定需要唯一的一个主题。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但不能轻易容忍学生的“错误”,有的“错误”必须改正。如这段教学实录,一字之差,一谬千里,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而更能够使学生产生当头棒喝的效果,避免走入思维的误区。故D项说法错误,当选。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材料所给的是一则拓展式课堂结束语,但作者是仅从人物和内容上进行了拓展,没有从语言、结构上进行拓展,故C项表述错误,当选。
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完全放手,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精心准备,巧妙引导。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教学的重心.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抓细枝末节而缺乏整体把握,对文本的学习始终只是浮在表层。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坚持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尽量减少无效劳动,把师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上。故D项表述错误,本题当选D项。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从教学实录看,这堂课的课堂对话是没有什么实效的。高效的课堂对话应该是:师生充分互动,课堂生动活泼;教师组织恰当.学生活动高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真正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多方位、最优化地积累知识、训练方法、增长能力。而这堂课的对话基本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层面上,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一步中,教师由“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请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加以说明的”这个问题引发课堂对话,契入点正确。这时,教师应让学生浏览课文,从对文本的解读中归纳出较完善的结论;或让学生之间相互展开讨论,即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达到相互影响、启发、补充和提高的目的。同时,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以“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一句泛性评价作小结.也欠准确。究竟是这几个学生的答案综合起来“很准确”,还是每个学生的回答都“很准确”?教师的表达没有落实到点上去,让人听了反倒迷惑,这样的师生对话当然是没有质量的。
(2)第二步中,教师由“下面请大家齐渎课文第二自然段”发起,齐读的安排是恰当的,但对齐读没有提出明确的思维性要求,学生虽然有了与课本对话的形式,却没有与课本对话的具体性思维活动,这样的读是无效性阅读。学生齐读结束后,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读作出必要的评价和点拨,而是直接提出“如果为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可以怎样划分”的问题,任务安排太生硬,这时候学生的解答活动当然就显得很虚化。而且,由于教师所提问题笼统化,所以四位发言的学生也都只针对“怎样划分”作出非常简单的结果性回答。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教师没有要求他们,也不具体阐述。四位学生的回答有分歧。这是引导学生互相对话的一个很好时机,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这种划分的理由,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可惜,这位教师忽视了这个极有价值的对话点。对学生的各种划分结果,教师只用“大家的发言都不错,相对而言,我更赞同第三位同学的意见”作结.为什么“不错”?为什么“更赞同第三位同学的意见”?学生自然仍是云里雾里的。
(3)第三步中,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任务提出后,也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先揣读一下文段,再归纳、概括。虽然发言学生的回答还比较令人满意,但一个班级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发言学生可能只代表了一部分理解和概括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而其他较大部分理解和概括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就可能只是听听而已,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没能很好地对话.收获自然是被动而低效的。
纵观这个实录片段,课堂对话只由“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构成。缺乏学生研读、探究、讨论、评价、提问、写作等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活动,更缺乏学生与生活、与自身的联系和碰撞性活动。课堂对话形式单一.活动简单,没有建构起立体性、互动式的课堂对话体系来。
17.【答案】
第②段“每一屡”中的“屡”应改为“缕”,第③段“募然”中的“募”应改为“蓦”。
第④段中的病句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
成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
18.【参考答案】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灵妙,具有美文风范。
素材经典。本文因经典人物素材的运用而显得内容充实。一则是大词人柳永的素材,柳永自身的作词才华是最美的风景:一则是大作家钱锺书的素材,从另一个角度写身边的风景。两则素材,古今联璧,相映生辉。
引句精彩。作者引用了一些句子,使文章底蕴深厚,彰显文化魅力。特别是引用《菜根谭》中的原句,揭示了全文的关键,点明了发现风景的真谛所在。
哲思动人。在优美的文面之下,隐藏着震颤读者心灵的哲思,指引了一种人生方向。文章卒章显志,“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含义隽永,启发性强。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精选资料汇总 | 《各科目》考情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总(各科目)| 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