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全真试卷 |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新授环节设计:
一、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1)你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认读。
(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
(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多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
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指名读;评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
(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
(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5.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
(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才有山野的丰收。
(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
27.【参考答案】
(1)含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注意事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教具操作(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作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引导: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1.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2.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2.填一填:()÷6=7……口。思考:口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28.【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改进跨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跑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教学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创造力。
(3)练习方法及理由
①助跑起跳击掌
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彼此观察对方助跑起跳击掌的练习,从而对彼此的练习动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理由: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指导,实现学生彼此对短距离助跑,最后一步节奏要快,起跳有力的理解。同时,实现两臂经体侧向前上方击掌,以带动身体积极向上的练习。
②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发展学生弹跳力
方法:有效利用操场周边杨树垂下来的枝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弹跳力,自由选择一个可以用手触得到的枝条。
理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因素的能力,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实现学生助跑与起跳的练习。
③利用场地器材开展跳四方皮筋
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准备好的四方皮筋,进行分组练习。
理由:用设定的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用有力脚起跳,摆动腿积极上摆。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各类试题| 历年《小学教育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