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章节习题 |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略。
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的意识,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故本题选C。
3.[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4.[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5.[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6.[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基本特性包括:(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与选择性。(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知觉。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3)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精细地知觉事物,才能发现事物有价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观察的效应。(4)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地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一个具备观察敏锐性的人,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要特征。观察的敏锐性与精细性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质。题干的描述:“观察事件凌乱,不系统,看到哪里算哪里”,这是知觉缺乏目的性的标志。有目的的行为才是系统性行为。故而选择A选项。
7.[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研究了遗忘的基本规律。他采用无意义音节.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呈现负加速增长。第一小时之后已经遗忘了材料的30%,一天之后已经遗忘材料的65%。一天以后遗忘进程渐渐变慢,此后遗忘几乎停止。
8.[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和记忆的准确性。(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过目成诵”指的是看过之后马上就能进行背诵。指记忆的速度非常快,主要表现的是记忆的敏捷性。
9.[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A选项属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例如语文教师通过念一段美好的文字描述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来再造想象事物的形象的能力。再如数学、物理老师通过创造现实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B选项属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所有的想象都需要表象作为材料。可以说.想象是组织表象之后得出的。所以,积累表象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C选项属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想象力最高的层次是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高理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从仿造逐步到创造,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只有D选项不属于小学生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死记硬背增加了个体的知识,锻炼了个体的机械记忆能力。除此之外,它对想象并没有帮助。
10.[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多个角度回答”,能够找到多个解题角度,使得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属于发散思维。
11.[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发散思维有三个指标: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编歌诀是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等。本题中用歌诀记忆就属于记忆术的子类别。此外,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都属于认知策略。选项D是元认知策略。
13.[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题干是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而学习效能感、学习目标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故选择题中尽量不要选这类项目。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不是一种方案,因此排除该项,正确答案选D。
14.[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大致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的方法。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效果。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在四个选项中,设置目标是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列提纲是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做笔记是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寻求他人帮助是资源管理策略。因此都排除。
15.[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各种学习策略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必考的题目,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三大类学习策略及其下属的分类策略都应该有系统的了解,此外,还应对典型的几类策略进行特别关注。画线是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此外复述策略还有重复、抄写、做记录等。其中以画线最常考。
16.[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能够在给出特点后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阶段上。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自律到他律的阶段,具体为:(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2—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2)他律阶段(5—8岁),他律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3)自律阶段(9—11岁),自律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
17.[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即好孩子定向阶段。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选项中.原则定向阶段是第六阶段才出现的,与良心定向相同。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是第四阶段的水平。因此本题选D。
18.[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科尔伯格提出人类道德发展由低到高要经历三个大的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这种道德发展水平与年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对应的。一般9岁以下的儿童及少数青少午处于前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年人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题干中要求指出大多数青年和成年人处于的道德水平,因此选D。
1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独创临床研究法,即谈话法,通过给儿童讲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然后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分析儿童的回答来揭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科尔伯格则开创道德两难故事法,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是对皮亚杰对偶故事法的发展,同样也是用情境故事设置冲突并提出道德问题,让被试在自己的反应中“投射”内心的观念,以此来判断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
20.[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在依从阶段,儿童的行为还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阶段是认同,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儿童虽然对道德行为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能表现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内化就是思想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与自己的已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第二个阶段是认同阶段。
21.[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认同阶段儿童的行为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儿童虽然对道德行为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能表现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
22.[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有四方面内容:(1)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2)阐述了美育的定义。(3)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4)提出了实施美育的方案。
23.[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它有三个要求:(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其中第三个要求“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要求。
24.[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题干就是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25.[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考试焦虑。持久性的心境低落是抑郁性神经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另两个核心症状是消极的认知倾向以及动机缺失。本题所指的就是抑郁症。强迫症是指以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或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
2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行为障碍是一种反复的或持续的行为方式,包括对人或动物的攻击行为,对财产的破坏行为,欺骗或偷窃以及严重地违反法规行为。因此本题选D。
27.[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对于学生轻微烫伤的处理,可先在烫伤处用冷水冲洗,物理降温,再脱去烫伤处的衣物,最后涂抹烫伤药物。送医院处理,通知家长来等是对重大烫伤事故的处理措施。烫伤切不可直接包扎烫伤处,选项⑤错,故选B。
28.[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抽筋是属于肌肉痉挛的一种,所以必须先直立,缓解强直收缩这一现象,然后再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29.[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由流感病毒所致,而普通感冒则由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病人患流感后容易发生病毒性肺炎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切不可轻视流感的危害。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迅速通知家长,立即治疗,待完全康复后再返回学校。同时,学校的教室要保证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当。对患病学生的物品要进行消毒,以防止更多学生传染。
30.[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社会公益劳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支援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活动的特点,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32.[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根据小学教育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能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或一两个案例的分析使人提高认识,故本题选A。
33.[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34.[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略。
35.[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学习是一个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阶段是理解知识。
3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药可救,就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37.[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是马卡连柯的基本教育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D。
相关推荐: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各类试题| 历年《小学教育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模拟试题
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