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卷 |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答案】D。解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方向物象与实际是相同的,A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与物体实际位置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虚像,遵循“同向移动”原则,即在哪方向就往哪移动即可移将其到视野中央.B错误;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可使看到的视野变明亮,但并未改变放大倍数,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不变,C错误;观察脂肪的实验中,通常是低倍镜下先找到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D正确。
4.【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故答案选C。
5.【答案】D。解析:细胞的各种结构都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是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确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答案】D。
7.【答案】C。解析:气孑1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如果把新鲜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叶片内的气体会通过气孔出来而产生气泡。
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9.【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细胞学基础是膜上有特异性的离子载体.不同植物细胞上离子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一样,所以吸收离子的种类和速率不同.A错误: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产生的ATP少,影响主动运输,B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除了需要载体还需要能量,能量供给必须是活细胞,C正确;叶肉细胞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矿质元素离子,也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D错误。
10.【答案】D。解析:近视眼是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老花眼是由于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散光由于角膜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故本题选D。
11.【答案】D。解析: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当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空气就会被吸人肺中。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机体的免疫过程。依据题干,是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的情况,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应该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即侵人到细胞内的病菌,抗原与相应抗体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消灭胞内寄生菌。白细胞介素是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淋巴因子,故选D。
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曲线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有生存斗争,在自然情况下种群增长都是按“S”型增长的,A正确。达到K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零,B正确。种群增长受自身的种群密度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随种群密度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最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密度过大会导致传染病容易爆发、空间不足、食物不足,所以种群的密度是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的,C正确。种群的增长速度就是该“S”型曲线的斜率,其斜率是先快后慢再到为零,故其增长速率是先快后慢最后到零(达到K/2时,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错误。
14.【答案】D。解析: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及生物体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具重要作用,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将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溶于蒸馏水中,就是由于生理盐水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
15.【答案】A。解析:DNA水解酶是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DNA水解酶不含戊糖。而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线粒体含有RNA和DNA,RNA和DNA都是由戊糖参与组成。
16.【答案】C。解析:“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植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而反射指的是人和高等动物通
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故A、B、D错误,本题选C。
17.{答案】C。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故本题选C。
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黏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DNA分割成两个片段,且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自左至右依次标为甲、乙、丙,由甲处切,可产生两个片段,即a和右边的b+c“段,如果只从乙处切,就有a+b和c+d段,如果只从丙处切,就有a+b+c和d段,甲乙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乙丙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甲丙同时切,就有a、b+c、d段三种片段,甲、乙、丙三者都同时切,就有a、b、c、d三种片断。故选C。
19.【答案】D。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20.【答案】C。解析: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够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化学性消化的进行。丙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而且进行了充分地搅拌,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充分搅拌,也没有捣碎,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或浅蓝色;甲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选C。
21.【答案】A。
22.【答案】D。解析:D选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也是初中和高中生物课程理念的区别之处。
23.【答案】B。解析: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理论性强的内容可以采用启发性强的讲授法并穿插实验、演示、探究及推理归纳等逻辑方法;事实性知识可通过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并配以图表,以归纳、比较、联系等形式强化记忆的方法;对操作性强的内容可以考虑实验法、演示法和探究法与讨论、谈话等方法结合的形式。故选B。
24.【答案】A。解析: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配置性评价,如性向测验、综合入学检测等;诊断性评价.如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如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等。故选A。
25.【答案】C。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A项为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B、D项为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选C。
二、简答题
26.【答案】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生产者;捕食
(3)3;玉米一人
(4)食物链
解析:(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没有了生产者,也就没有了能量,消费者、分解者就不能获得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鸡吃玉米.因此鸡和玉米之间是捕食关系。
(3)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玉米→人;玉米→猪→人;玉米→鸡→人,一共有3条食物链。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人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是最短的,即玉米→人。
(4)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7.【答案J
(1)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孟德尔
(2)亲子关系:世代传递;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解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环境因素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的出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例。
(2)从一般的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系谱图通常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等信息。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还有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之分。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表述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教师在活动实施阶段应做到: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②要做一些技术的指导;③注意学习时空的开放;④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要十分清楚和警惕。
29.【参考答案】
(1)上述提问体现了提问设计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围绕着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本堂课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上述提问全部是关于这节课内容的有关问题。
②系统性原则:整体设计课堂提问,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椎进,步步提高。材料分析中所设计的提问由易到难,由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深入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体现了系统性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材料中的问题大多联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④民主性原则: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材料中设计的提问都是紧贴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让学生共同参与。
(2)课堂提问是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提高教学质量;②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③提问可以让学生开阔思路,启迪思维;④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⑤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设计题
30.【参考设计】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②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促进生物学概念的建构。
(2)教学过程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汇总(各科目)|各科目章节习题汇总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提分卷 | 《中学教育知识能力》各类试题
2016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模拟卷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