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3 页:答案及解析 |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
(1)转移法。3岁孩子刚进幼儿园时往往会哭闹,教师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要么逗他玩玩具,要么给他讲故事.一会儿孩子的情绪会有好转。
(2)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记情绪激动。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取消退法。比如,孩子上床睡觉需要母亲陪伴,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晚陪伴。后来母亲采取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30分钟,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只哭了15分钟。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不哭也能安然入睡了。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兰兰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2)培养幼儿有意想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成人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想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15.【参考答案】
老师对洋洋游戏的干预是不合适的。
(1)在这个案例中,洋洋用小椅子替代自行车,来实现他“摸特等奖”的情节构思。这表明他:
①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
②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
③具有一定表演意识;
④具备一定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这一阶段,幼儿能够成功地以物代物,表明幼儿象征思维的发展。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像,越具有符号抽象的意义。而教师以角色身份对洋洋所选择的替代物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椅子不像自行车,试图引导幼儿按真实的样子加以改装.结果阻碍了幼儿的游戏想象,中断了幼儿原来的游戏情节,因此这种干预是不恰当的。
(2)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
①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
②在游戏初期应尽可能少地干预;
③随着游戏的展开,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其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
④通过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