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3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专家解析: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属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答案】D。专家解析:幼儿的思维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的.因此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的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3.【答案】B。专家解析:幼儿依恋研究采用的陌生情境技术,自我控制能力是通过延迟满足实验测得的,点红实验测量的是幼儿的自我意识,两难故事测量的是幼儿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4.【答案】B。专家解析:安全型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5.【答案】C。专家解析: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2岁左右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
6.【答案】A。专家解析:我国幼儿园是学制的基础阶段,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应该使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幼儿园又是一种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福利性,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务。所以幼儿园承担着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双重任务。故答案为A。
7.【答案】A。专家解析:儿童与其他同伴联合搭建体现了儿童的合作意识,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体现。社会发展是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心理特征与能力的发展。
8.【答案】D。专家解析: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原则,选项A、B、C都违背了这条原则。
9.【答案】C。专家解析:幼儿扭伤后,不能马上对患处进行热敷。急性期热敷还会导致脚踝肿胀疼痛难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前24小时是需要冷敷的。
10.【答案】C。专家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二、简答题
11.【专家解析】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4)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12.【专家解析】
对学前儿童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育应遵循其特殊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三、论述题
13.【专家解析】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往往和年龄相联系。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四、材料分析题
14.【专家解析】
幼儿最初画人时,可能会先画一个大大的头,头上只有眼睛和嘴巴,再画上四根“木棍”代表四肢,对此,教师是不是要纠正呢?实际上,这是幼儿对人体形象进行艺术表现的一个必然阶段,慢慢地,幼儿关于人体形象的表现会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教师不必在意幼儿是否正确画出了蝴蝶翅膀的数目。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自然会掌握类似常识。正如卢梭所说,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教师否定了他们的独特表达,可能会限制他们的想象,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教师不能期望一个活动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某个问题正是引发另一个教育活动的契机。教师可安排其他活动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如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画的蝴蝶是什么样的,或者开展关于蝴蝶的科学探索活动。
15.【专家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态度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是个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孩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被溺爱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这个小集体中是“掌中宝”,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养成“独占”“独享”的习惯,待到要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他很自然地表现出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现出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其次,老一辈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对幼儿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培养.甚至阻碍幼儿这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1)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隐藏了很多“合作与分享”的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使主题活动与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紧密结合。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比如组织幼儿为灾区同胞献爱心活动。
(3)结合社区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与人交往的范围较狭窄。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之外的人群建立合作关系.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
(4)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意识。合作与分享意识的培养与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孩子一起进行活动,能够增加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感情,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