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专家解析: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教育心理学化”含义:一是就教育目的或结果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二是就教育教学的活动或过程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调一致,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道德情感等诸方面都处于主动的地位。
2.【答案】A。专家解析: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答案】A。专家解析:这句教育名言体现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看法,宽恕意味着热爱和尊重儿童.同时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儿童的要求。
4.【答案】A。专家解析:实验法和观察法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人为影响研究对象。实验法是人为地引起改变。
5.【答案】B。专家解析:关键期一词是由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
6.【答案】D。专家解析:我国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7.【答案】C。专家解析:运气是外在不可控,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我们最好归因为学生的努力。
8.【答案】C。专家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9.【答案】C。专家解析:“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是由马卡连柯提出来的,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0.【答案】B。专家解析:奖惩是中小学品德评价的一种方式。
11.【答案】B。专家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建筑物.这种根据图样示意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再造想象。
12.【答案】C。专家解析: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内容。一边朗诵,一边运算,这是两种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选C。
13.【答案】C。专家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最近发展区”就指的是处于“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解决问题水平。
14.【答案】D。专家解析: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是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们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作知觉的恒常性。从不同角度看门,知觉不变,所以选D。
15.【答案】A。专家解析: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6.【答案】A。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人格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类: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而孩子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
17.【答案】C。专家解析:心理辅导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18.【答案】C。专家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
19.【答案】A。专家解析: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
20.【答案】D。专家解析:复式教学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授课。
二、简答题
21.【专家解析】
(1)小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小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小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2.【专家解析】
(1)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2)上课。上课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和结束过程的不断调整和控制,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3)作业的布置与修改。布置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践作业。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23.【专家解析】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三、材料分析题
24.【专家解析】
(1)该老师的做法是正确合理的,利用教育行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学习。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目的在于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该老师在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自身教学方式有关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并积极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
(2)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
②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
③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④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
25.【专家解析】
(1)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学习。
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
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陈老师通过语言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②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③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④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