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章节习题(2)

来源:考试吧 2017-03-01 9:08:00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章节习题”,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第 1 页:章节习题
第 4 页: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A、B、C三项均是隐性课程的特点,D项是显性课程的特点。

  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活动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倡导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活动课程。所以,本题选C。

  3.【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等)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是指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内容,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5.【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发展。

  6.【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题干所述为研究型课程的特色。

  7.【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的优点是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其缺点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素养,同时造成学习任务繁重。A、B、D三项均是综合课程的优点。

  8.【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学论提出了课的类型,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他们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指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类: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综合课指在一节课中承担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9.【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10.【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题干中的太极拳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11.【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故本题选A。

  12.【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是以“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注重分科课程的学习,属于学科课程。

  13.【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新课改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14.【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15.【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步步具体化的关系,即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而教材又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

  1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团体文化等。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现的正是学校物质环境,属于隐性课程。

  17.【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计划性是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18.【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题干所述是纵向组织的定义;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19.【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20.【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及其学生布卢姆等人提出了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他们认为课程评价是将课程计划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在这里,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它追求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因而,这种取向的评价的基本方法论就是量化研究方法.并常常将预定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用儿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

  2.【参考答案】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有:

  首先,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其次,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再次,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参考答案】(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参考答案】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层层递进。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王老师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王老师成功转变了教师角色。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王老师引导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2.【参考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教材,正确把握编者的意图,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都是根据知识特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课程计划要求来设置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正确领会编者意图,有针对性的授课,而不是“照本宣科”或“随意调整”。

  (2)活化教材,使学习内容问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新课程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材料中张老师只知道“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和沟通;而魏老师的做法过于形式化,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二人的做法均没有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

  (3)超越教材,主动选择、增添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魏老师虽然主动选择了额外的课程资源,但没有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地方特色或需要来选择,而是“随意调整”,这也是不正确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获取2017教师最新资讯
获取2017一次通关技巧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历年教师真题试卷

教师资格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教师资格"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推荐: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模拟题汇总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章节试题汇总

  2017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冲刺卷汇总

  考试吧推荐: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100题最新文章

  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推荐(各科目)

  万题库:2011-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