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时评 > 正文

对教师角色转变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对教师角色转变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教育是这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优秀的教育资源,这个国家和民族无从谈起发展和进步。本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试对教师角色转变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问题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达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创新教育体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

  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学的基础教育和对中学生的人才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中学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我国社会学科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的各项建设事业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造成了我国在人才培养上的许多不足,导致了不能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型思维和创新型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文化、社会学科仍有很大的差距。长期以来习惯形成的对中学教育教学评价的标准是要求一个学校在高考中的上线率,尤其是一本上线率更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至今高考仍然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主要门槛,是获得家长和社会认可最重要的指标。鉴于高考招生制度的特殊性,高考的成绩、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源、生存和发展。于是,高中教育教学就衍生出教育教学上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之间的矛盾、教育理想与学校生存之间的矛盾。

  今天的学生很幸运,他们赶上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春天。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不仅关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个体问题,更是关注学生终身全面发展;不仅可以协调教育理想与学校生存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解决困惑中国教育教学中创新思维中人才的培养问题。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探究等内容,但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不能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学生大量的时间还是被应试教育课程占用,根本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实现新课改中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完成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没有学校和教师在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充足和必要的时间、精力进行充分的课内探究和课外实践,新课程改革仅仅只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具体落实。况且,时下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日渐强烈,学生受到过度保护,家长和社会无视正当教育手段,动辄追究、维权,以至于学校为免责求安,只能尽量避免学生课外的探究实践机会,教师也不敢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这些因素严重影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这方面来看,需要教师、家长、社会转变观念重新评价我们的教育。

  二、教师转变教育评价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综合评价,是为学生服务的评价体系。教育界专家不断在总结中外各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目的是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共性和趋同性、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科学价值和缺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新课程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它转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了教师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转变了过去对教师应试教育能力进行单一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直接的教育者--教师亟待熟悉的是新的教育评价。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清楚认识到观念的转变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假如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假如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那么即使一再提高教师工资,他们会改头换面地使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

  三、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知识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而作为中学老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完成太多知识的传授。在知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教材中的插图、彩页和网络下载的各种资料、电影电视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这样他们就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造者",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以中学历史教学"必修2第一课"为例,以往的教学方式只需把教材知识介绍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新的教学观却要求教师在介绍知识的基础上辅导学生对"翻车"、"筒车"图形进行观察,领会古代中国农民的创造力;教师在对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伟大工程"都江堰"的原理作用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国流沙量最大的悬河黄河的治理问题;观察 "坎儿井示意图",领会其工作原理,使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古代农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兴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进而联想到云南大理州推广的"小水窑"灌溉工程。同时对现在一些地区进行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缺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利资源的利用和现代建设中有没有看似成功却存在的隐患。以往的教学重点的介绍,新的课程观的教学重点的引导学生思考。而今现代多媒体教学比较方便,无论是制作课件还是直接投影都能把原来用文字表述的事物直观的用图来表现。这种直接感知历史的方式不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在新课标下,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要对各种教材和教辅资料、乡土历史等资源进行整合,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并与现实问题结合进行教学。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原貌,感知历史给今天的启迪。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只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布置适当的、与当地相接合的课外作业。学生要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等,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思考、比较和概括,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的能力。从一个基本史实生发开去,让学生来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求异、扩散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可以结合课后的探究活动课。进行一次当地"百年变迁的展览"。学生通过对有关当地百年来社会生活变迁的资料的搜集、采访调查,感受百年来当地发生的变化,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变迁的原因。

  四、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是中学教育教学的核心

  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调查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能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的训练,真正具备创新素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内容、教纲、教学计划的执行者。为此许多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新课程观要求教师从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利用者转变。如今新课程的探究性和活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就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支撑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此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时间差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价和鉴别,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其一:利用新课程赋予的部分内容选择权,选择适合展开的内容,设计课内外探究活动。如讲述"大跃进"造成环境破坏时,可以结合今年我省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情况开展一次假期的探究活动课:调查当地在近三十年内环境的变化。由此分析除自然大气候影响外,当地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是爱家乡、爱国、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知识点,并立足于当代社会作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二: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思维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不同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必修2"新航路的开辟"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了解航海家的航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巨大变化。在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探险和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其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比如组织小小辩论会、调查报告展示等方法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当堂讲评,对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观点的客观性给予评价。重点在于肯定学生研究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性,纠正学生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研究水平。例如:"必修1"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针对上述论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落后一定要挨打吗?"教师通过启发得出结论,让学生思考、议论:⑴落后一定挨打。如近代西方列强对亚非的侵略扩张。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发生弱肉强食;⑵落后可以不挨打。如二战后至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挨打;理由是多极力量的制衡与和平的共识。⑶为自已的发展和正义的事业而战,落后也能最终打败先进,如美国独立战争;⑷落后与先进和平共处,平等往来。如新中国的求同存异在现今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中的认同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多个结论,并补充理由。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点点火花。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例如,在教学必修1的"虎门销烟"时,曾经有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把处理掉的烟土倒进大海不是造成环境污染了吗?难道这不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吗?学生的质疑是很正确的,教师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当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质疑。"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与传统相悖或过激,即使如此教师要小心的保护这种勇敢的创意,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思想。也许就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小火花成就了一个学生将来的事业方向,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对学生本人和国家的重要性,教学中才能积极主动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历史的基本史实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源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过去了的但又是鲜活的存在于现实的东西,是我们生活在今天和为明天发展可以借鉴和进步的源泉。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经验和教训,它让我们在今天的生活和明天的发展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推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必要的,但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思辨性和开放性,而放弃历史的基本知识,这只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学生人文素养、民族意识的空泛。 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因此我们在强调新课改的同时,更要强化和重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的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角色转变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

  相关推荐:素质教育不能只针对学生 教师也需接受素质教育
       教育时评:上海教师为何对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
       教育时评:把教育改革主导权交给教师和学生
文章搜索
邓艳红老师
在线名师:邓艳红老师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长期担任《教育学》、《课程...[详细]
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