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11. 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需要是由动机转化来的.
12.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
13.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14.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15. 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1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7. 百度集团总裁李彦宏说:"百度成功的关键在于,员工们都非常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说明,只要我们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即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18. 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19. 幻想可以分为理想与空想.空想是不符合客观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理想则反之.
20. 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是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是可以实现的
21.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
22. 热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
23. 同一种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一般都能引起完全相同样的反应.
24. 心理是刺激与行为之间的重要桥梁.可以说,心理活动在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行为.
25. 能够驾驭得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就能够驾驭得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26. 人的行为并不都是由意识来驾驭着,无意识在个别情况下,可以对我们的行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7.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彼此可以转化.
28.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9.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自觉地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无意识.
30.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含义为"困境使我们更加坚强".
31.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说明,教师言传重于身教.
32.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说明,我们应该拥有智慧,博爱与勇敢等重要特质.
33. 老子指出,人生六大阶段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老年养福.由此可见,中青年群体比青少年更需要品德教育.
34. 弗洛伊德设想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所构成,他认为,自我是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
35.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包括由低到高级的5种需要,即安全,生理,爱,尊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3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37. 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38. 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检讨与反思是成功之母.
39.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能行为,一类是习得行为.
40. 本能行为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种族经验.例如,熊猫骑自行车
推荐: 2007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更多内容,请查看:考试吧教师资格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