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填空题 |
第 3 页:简答题、论述题 |
第 4 页: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 2002年
2.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 苏霍姆林斯基 C 马卡连柯 D 赞可夫
3.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 ( )
A 规章制度 B 网络资源 C 校园环境 D 物质文化
4.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最近发展区 B 潜能发掘区 C 思维表现区 D 教育最佳区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6.“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一条文出自(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以下哪种学校课桌的排放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 )
A 秧田式 B 圆桌式 C 马蹄型 D 半圆型
8.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
A 课程文件 B 课程计划 C 课程标准 D 教科书
9.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 )
A 潜在课程 B 分科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综合课程
10.目前,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授课制 C 分组授课制 D 单元授课制
11.《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与以下哪一原则的精神符合(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 )
A 问题学生 B 优秀学生 C 每位学生 D 个别学生
13.中学教学工作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部分是 (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作业 D 评定成绩
14.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层次性 D 灵活性
15.“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
A 家庭美德教育 B 尊老爱幼教育 C 做人处事教育 D 交往礼仪教育
16.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校 ( )
A 德育方法与内容的矛盾 B 学生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C 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 D 最集中、最突出的矛盾
17.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管理学家( )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德鲁克 D 巴纳德
18.“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 )
A 等第法 B 操行品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19.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 )
A 活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B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C 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 D 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
20.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教学制 C 分组教学制 D 能力分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