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教师资格考试 > 历年真题 > 幼儿教育 > 四川 > 正文

四川2012年10月教师资格教育学(A级)真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吧 2013-03-26 15:36:59 要考试,上考试吧! 教师资格万题库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第 2 页: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第 3 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第 4 页:答案: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名词解释题

  26.发现法:t'288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27.在集体中教育原则:P369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1

  28.教育目的:P26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9.学科课程:P221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30.道德情感:F357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四、简答题

  31.答P310: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答Pl84: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33.答F332: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

  (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4.答P25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35.答Pl09: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五、论述题

  36.答P33: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种: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和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象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会有理智感、道德感等。

  (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但又是前后连续的。

  (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个体身心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在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1)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2)道德社会化(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人的道德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关心别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为别人着想;对道德总是作出判断;行动。

  (3)性别角色社会化(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

  (4)个体个性化的形成

  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的”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总是处在一种矛盾之中。

  社会化和个性化都是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使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第二个是个性化功能。

  社会化和个性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相辅相成的过程,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37.答P26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要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它同样也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个认识活动中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但是教学中的认识过程又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能够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使学生的个体认识能迅速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上来。因此如果说教学过程以外有些认识活动的形式,如科学研究、艺术探索等,是以变革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那么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则是以变革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教学过程的这一社会价值和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方面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中学综合素质
共计38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9856人在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550课时
讲义已上传
48797人在学
小学综合素质
共计118课时
讲义已上传
22020人在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共计6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639人在学
幼儿综合素质
共计399课时
讲义已上传
3443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教师资格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教师资格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师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