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小题必答,第33、34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试述人格的本质特征。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这一简单的人格定义,包含了许多的内涵,它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一)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例如,固执性这一人格特征,在不同人身上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作为娇生惯养、过度溺爱的结果,这种固执性带有撒娇的含义;而在冷淡疏离、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形成起来的固执性,则带有反抗的含义。这种独特性说明了人格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
(二)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例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他不仅在陌生人面前缄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少言寡语,而且在参与学生活动时也沉默寡言。甚至毕业几年后同学聚会时还是如此。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
(四)复杂性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稿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复杂,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人格表现绝非静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使人格的表现千姿百态。每个人的人格世界,并非是由各种特征简单堆积起来的,而是如同宇宙世界一样,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
(五)功能性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经常会使用人格特征来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挫折与失败,坚强者发奋拼搏,懦弱者一厥不振。面对悲痛,一些人可以将悲痛化为力量,而另一些人则表现为消沉。当人格具有功能性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一个人的生活与成败;而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软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
33.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或者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籍贯等去推测与判断他人的性格、能力等等,以至于发生错误。试根据这些现象分析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举自身或身边的例子阐述)
2.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举自身或身边的例子阐述)
3. 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社会刻板印象之所以会形成,主要的原因有:(1)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论;(2)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 (3)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变;(4)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5)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等(举自身或身边的例子阐述)
34.某教师在甲班试用新的教法,在乙班用传统教法,一学期后进行比较,以验证新教法效果。在试验期间,他既不告诉学生,也不告诉班主任,不允许班主任参与任何工作。你认为该教师做得对吗?请用实验法理论加以分析。
该教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实验法,但是控制的还不是很完善。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在这个研究中自变量就是它所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这个教师的因变量就是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后,即一学期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比较。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这个老师对被试——既是学生以及老师隐瞒了研究目的,就是一种很好的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同时,他在研究期间不允许班主任参与任何工作,也是为了防止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的干扰。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无关变量这个老师没有很好的控制,就是甲班和乙班两个班在实验前的成绩没有保证一致,所以最后很难保证实验结果的差异到底是由于实验方法不同引起还是由于两个班本来就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