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教育。 ( )
3.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 )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8.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管理问题。 ( )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 急。 ( )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
1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儿童一定要严加看管。 ( )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只体现了知识授受这一个层面。 ( )
1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
1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
1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18.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 )
19.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
20.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