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5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题干是康德的言论,夸大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2.B【教育解析】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C【解析】普及教育即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普及教育首先是普及小学教育。
4.C【解析】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根据马克思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
5.B【解析】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受外界影响非常大。
6.A【解析】1904年我国小学教育最早被规定为义务教育。
7.B【解析】《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作出了具体规定。
8.A【解析】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一刀切”的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9.B【解析】人的发展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一个物质性前提。
10.C【解析】根据题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12.D【解析】根据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13.A【解析】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原则。
14.B【解析】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15.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能够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16.D【解析】本题考查了演示法的含义,即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17.D【解析】本题考查了分组教学的含义,即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18.B【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19.D【解析】“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
20.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