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部分 综合知识测试说明 |
第 2 页:第二部分 各学科专业知识测试说明 |
化 学
一、考试目的及学科能力要求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初步运用必备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占60%)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40%)为依据。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考查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具有完成规定“学生实验”的能力。具有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处理相应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能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具有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能将相关化学知识进行统摄整理,有序存储。能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统摄成规律,能予以运用,并能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创新。能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能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4.自学能力
能较快接受新信息,并能与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化学学科测试内容由低到高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综合应用: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能解释、论证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化学“双基”要求: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认识原子团的涵义;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能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能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电子排布式的表示方法。能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认识和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反应类型;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5.溶液
了解溶液及其组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影响因素及溶解度曲线。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和胶体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物质结构
了解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前3周期)、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各种晶体的性质。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涵义。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其的影响;了解可逆性反应,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理解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及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能以合成氨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电解质溶液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水的电离、溶液pH、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盐溶液的酸碱性、化学电源、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及防腐方法、电解精炼铜、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等。理解离子反应、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概念。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1.IA和ⅡA族——典型的金属元素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3)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6)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8)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9)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Cu、Al等)
(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脂、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四)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6.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7.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
(五)化学计算
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7.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8.掌握有关化学能量的计算。
三、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允许使用科学计算器。
2.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100分)。
3.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8∶1∶1。
(二)试题形式
1.试题将创设情景,将化学知识置身于情景之中,题目灵活,但注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2.试题将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3.试题题型有:单项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