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
||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
||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概论笔记讲义1.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Ú形式化教育Ú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
中央官学 |
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 |
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 |
地方官学 |
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 |
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等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大力兴学,促进当地的文明与发展,史称“文翁兴学”。
中国的私学始于春秋时期。孔子所办的私学在当时规模最大,成绩最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分为私塾和经馆两类:(1)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识字教育;(2)经馆是对成年人的教育,主要学习儒家的经学著作。
汉代经馆常用的教学方法“转相传授”,类似于西方的“导生制”,时间上早了1600多年。
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之名始出现于唐朝,宋朝书院已出现官学化倾向。
明朝的东林书院,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末实行“新政”,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书院开始向近代新式学堂转变。
书院作为古代官学、私学并行的一种教育机构,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书院的特点有:(1)既从事授徒讲学又开展学术研究,教育与科研密切结合;(2)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开展不同学派间的交流,体现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精神;(3)重视学生自学,提倡独立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治学的能力;(4);课程设置较为简约,学生可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选学有关内容;(5)师生关系融洽。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可概括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其中“礼”与“乐”为政治伦理和艺术教育;“射”与“御”为军事体育教育;“书”与“数”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六艺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中国封建时代,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五经”、“四书”。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诗》、《书》、《礼》、《易》和《春秋》(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汉武帝建立太学后,五经便被确认味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
“四书”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由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编撰。元朝皇庆二年,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取士,从此“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设立于洛阳鸿都门的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它的教育内容是诗、赋、书画。
中国古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治学人才,学校培养的人,必须经过选士制度的考核、选拔才能实现教育目的。中国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三种形式。
察举制又称乡举里选制,确立于西汉,它是由地方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考察和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考试策问,根据其成绩授以不同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政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将人才选拔权从地方官转移到由中央政府任命的中正官手中,有利于中央政府的巩固。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度。从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宣布废止科举制,历时1300年之久。科举制的优点:(1)重视士人的学识和才干,平民及其子弟也能参加,使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2)将选士和育才紧密结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3)经过层层考试选拔,使许多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4)在世界范围内,采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吏,中国的科举制是首创。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所设立的新式学堂,大致分为三类:(1)外国语学堂;(2)军事学堂;(3)技术实业学堂。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下令全国各地书院都改为学堂。1905年又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成为中国教育的主体。
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有三部:(1)癸卯学制;(2)壬子–癸丑学制;(3)壬戌学制。
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学制。该学制实行“五四五”制,即小学堂五四分段,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中学堂5年一贯制。癸卯学制以日本明治时期学制为蓝本,以日本教育为媒介,全面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促进了我国新教育的发展,加速了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最终解体。癸卯学制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
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辛亥革命后在蔡元培主持下制订。该学制实行“四三四”制,即小学四三分段,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一贯制。
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学制”,由北洋政府颁布。该学制小学采取“四二”制,即初等小学4年,高等教学2年;初中采取“三三”制,即初中高中各3年。壬戌学制是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成熟的学制,它是以美国学制为主要蓝本,结合本国国情创造的。其特点有:(1)富有灵活性和弹性;(2)根据儿童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3)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4)加强职业教育。
清政府于1905年12月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最高长官为尚书,首任为荣庆,内设五司: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和会计司。
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始于1904年,名为学务处或学校司。1906年4月,清政府规定各省设提学使司作为各省专管教育的行政机关。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该学制小学实行5年一贯制,1953年改为“四二”制;中学实行“三三”制。该学制体现了:(1)“学校向工农”的方针;(2)“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3)重视成人教育的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2)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3)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提高;(4)教育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普通教育方面,该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