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营者集中行为
经营者集中是经营者通过合并、收购、委托经营、联营或其他方式,集合经营者经济力,提高市场地位的行为,包括经营者合并和经营者控制。
1.经营者合并
经营者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者合为一个经营者,从而导致经营者集中的行为。
2.经营者控制
经营者控制是经营者通过收购、委托经营、联营和其他方式控制其他经营者,从而导致经营者集中的行为。
3.经营者集中行为的申报许可
《反垄断法》规定了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许可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体条件、申报程序、审查的程序、审查的内容和结果及公布审查结果。
(五)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违反法律规定实施的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行政性垄断的表现:
(1)行政性强制交易。
(2)行政性限制市场准人。
(3)行政性强制经营者限制竞争。
(六)反垄断法的执行和适用
1.反垄断法的执行主体制度
(1)反垄断法执行主体。即反垄断法执行职责的承担者和相应权力的享有者。在我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共同承担反垄断职责。
(2)反垄断法执行主体的职责。
(3)反垄断法执行主体的权力。
2.反垄断法执行的一般程序
反垄断法执行的一般程序包括:启动、调查、审议、决定、执行。
3.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
反垄断法不仅对在国外违反国内反垄断法的国内企业和在国内违反国内反垄断法的外国企业发生效力,而且可能对在国外违反国内反垄断法并影响市场竞争的外国企业发生效力。
4.反垄断法豁免和适用除外
(七)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主要内容
1.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类型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有悖于商业道德且违反法律规定的市场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包括:(1)欺骗性标示行为;(2)侵犯商业秘密行为;(3)诋毁商誉行为;(4)商业贿赂行为;(5)不当附奖赠促销行为。
2.不正当竞争的危害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国家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欺骗性标示行为
1.欺骗性标示
欺骗性标示是经营者对其所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作出不实标记或陈述的行为。
2.仿冒
仿冒是经营者使用与他人相近或相同的商业标识和外观的行为。
3.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是经营者对其产品或服务信息所作的不实介绍。
相关推荐:2010中级会计职称教材最新变化解读及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