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货币资金 本章考题以客观题为主,重点掌握现金核算开支范围,现金发生差错,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及其会计处理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一) 现金的核算。本章所界定的现金概念,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现金发生长、短款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尤其要注意现金发生长款,在无法查明原因后,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对实在付出的应付款项,应计人“资本公积”科目。二者不可混淆。
(二) 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及其会计处理。对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应注意掌握每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及其核算所用的会计科目。如应收、应付票据科目只核算商业{E票结算方式,而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结算方式则应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请特别注意:销售商品时,采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卡方式应计入“银行存款”科目.而不是“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例1] F公司本日采用银行汇票购买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另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2万元,其中运费1.5万元(已取得支付运费的普通发票)。原开出的银行汇票金额为110万元,有关款项已通过银行结算完毕,商品已验收入库。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由银行开具银行汇票时
借: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10万元
贷: 银行存款 110万元
(2)购买商品时
借: 物资采购 101.895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105万元
贷: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10万元
银行存款 9万元
[例2] 假定F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同时收到购买方交来等额的银行汇票一张,F公司已到银行办妥有关收款手续。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 银行存款 117万元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万元
企业应定期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并对未达账项进行处理。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本章的考题以客观题为主,但考点较多,主要集中在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核算;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区别。
(一)应收票据的核算
1、应收票据应按面值计价。对于带息应收票据,应于期末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同时冲减财务费用。
2、应收票据可以背书转让,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
3、应收票据贴现: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和贴现净额的计算;关键问题是贴现期的计算(其贴现期为票据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时间间隔,在计算时,需注意“算头不算尾;如果是异地汇票,还需加3天付款期”),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如果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银行即将贴现的票据退回申请贴现的企业.同时从贴现企业的账户将款项划回,企业按所付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作逾期贷款处理。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例1] N公司、V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3~6月30日,N公司向本地的V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款477元、增值税0.6877元,该批商品的成本为3万元。同日收到V公司开立并承兑的带息商业汇票一张,面值4.6877元,票面利率6%,90天到期。7月15日,N公司将该汇票到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利率为8%。90天后,该汇票到期,但V公司因资金紧张,无款可付,N公司收到银行的支款通知。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商品时
借: 应收票据 4.68万元
贷: 主营业务收入 4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68万元
(2)票据贴现时
贴现利息 = 票据本息×占现率×贴现期
= 46800×(1+6%×90/360) ×8%×77÷360=-812.8(元)
其中77天的计算方法为:票据到期日为9月30H,贴现日为7月15日;中间间隔时间为:7月份17天,8月份为31天,9月份为29天。
贴现金额 = 票据本息 — 贴现利息
= 47502 — 812.8
=46689.2(元)
借: 银行存款 46689.2
财务费用 110.8
贷: 应收票据 46800
(3)票据到期,B公司无款可付时
借: 应收账款 47502
贷: 银行存款 47502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l、应收账款通常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特别注意在存在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下应收账款的计价问题。
在存在商业折扣时,应收账款通常按“净价法”计价;在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通常按“总价法”汁价,即将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例2] A公司本日向B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税率为17%。合同约定,单价1200元/件,如果B公司一次购买500件及其以上,则单价为1000元/件,其付款条件为全部价款的2/10;1/20;n/30。B公司本次购买600件,并在第10天付清全部货款及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商品时
借: 应收账款 70.2万元
贷: 主营业务收入(600件×1000元/件) 6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万元
(2)收款时
借: 银行存款(70.2×98%) 68.796万元
财务费用 1.404万元
贷: 应收账款 70.2万元
(三)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并单独设置“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但是,在预付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金额分别反映。
其他应收款应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
(四)坏账损失。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其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特别需注意的是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除应收账款外,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由于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人预付账款的金额转人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例3] B公司采用按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2002年末“应收账款”科目余额为320万元,“坏账准备”科目没有余额,坏账准备提取率为5%,2003年确认一笔金额为2.4万元的坏账,2003年末“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为468万元。其他应收款的余额为45万元。该公司张会计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25.8万元(468×5%+2.4)。但该公司王会计认为,张会计的计算有误。那么,张会计错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张会计对坏账准备计提范围理解错误。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时,除应考虑“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外,还应考虑“其他应收款”科目的余额。因此,本例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468+45)×5%+2.4]=28.05(万元)
第四章 存货 本章的考点较多,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是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掌握四大问题:一是存货的构成及其取得的核算;: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三是存货的期末计价;四是存货的清查。
(一) 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确认的条件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初始计量应以成本为基础。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但并不是每项存货的成本都包括这些内容。原材料、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其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应抵扣以及如何抵扣的问题;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其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取得存货,不同方式取得的存货,其成本确定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例1] S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日购进原材料3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单价为65元/件, 增值税33150元。另发生运杂费1400元(其中运费800ff~,已取得支付运费的普通发票)。入库时实收2990件,短少的10件系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有关款项已通过银行结清。
则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196344元(3000×65+800×93%+600)。会计分录为:
(1)购买原材料时
借: 物资采购 19634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3206
贷: 银行存款 229550
(2)原材料入库时
借: 原材料 196344
贷: 物资采购 196344
思考:如运输途中短少10件应作如何处理呢?
2、存货的日常核算。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在计划成本法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二)发出存货的核算。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一般应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这部分除了个别计价法一般很少被考外,其他的方法建议考生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掌握。有兴趣的考生可参阅由汤湘希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会计考试题库精选》有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发出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期末应计算发出存货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特别要注意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其借贷关系不能出错,其会计分录肯定是: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金额用蓝字或红字调整。
[例2] F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核算。2003年12月初原材料结存的计划成本为300万元,本月收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00万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超支2万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节约10万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万元,其中:产品生产用600万元、车间机物料消耗100万元、管理部门消耗50万元,销售材料50万元。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材料成本差异率 = (2-10)÷(300+700) ×100%= - 0.8%
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为:
借: 生产成本 4.8万元
制造费用 0.8万元
管理费用 0.4万元
其他业务支出 0.4万元
贷: 材料成本差异 6.4万元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当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是按订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不是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与具有类似目的或最终用途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此处考试涉及较多的问题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例3] C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库存的在产品为40万元,预计进一步加工所需费用为16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8万元,该产品加工完毕后的预计售价为60万元。该公司2002年已对该在产品计提了5万元的跌价准备,那么2003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当年损益的影响额为( )。
A.5万元 B.4万元 C.1万元 D.20万元
答案:C
[例4] H公司2003年9月10日与K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H公司于2004年4月1日前销售1500台专用设备给K公司,单价1500元/台。2003年12月31日,H公司库存该设备2000台,单位成本1200元/台。2003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100元/台。预计每台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为200元/台。H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提示:此题应分有合同约定价格和没有合同约定价格两部分计算。)
A.20万元 B.60万元 C.45万元 D.30万元
答案:D
(四)存货清查的核算。盘盈、盘亏或毁损的存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