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产
资产这一章是我们整个教材中最主要的一章,也是在考试中占的分数相当多的一章内容,所以大家在学习时候要给予特别注意。另外,由于今年新的会计准则在教材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就是资产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教材中向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相关方面内容,与原来所学内容还是有一定变化的,有的变化甚至于是相当之大的。所以,在学习这方面内容时要给予特别注意。
正如上面所言,这章相当于半本书的内容,这章学习的好坏影响到整个科目的成绩,大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 货币资金
按照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分别介绍一下向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的这些资产。这些资产的内容中,货币资金问题显得非常简单,和我们原来讲的差不太多。我们所说的货币资金,指的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一节讲的是基础部分,记忆方面需要关注一些时间的法律规定,比如3个月、一个月等。
一、库存现金(了解)
二、银行存款
对于银行存款问题大家特别注意一下,银行存款结算的问题,我们在银行存款核算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结算方式,要特别明确一点,银行存款清查的工作。对于银行存款清查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前面讲的财产清查中提过一点,但是对于银行存款清查不再像存货清查那样。“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企业的开户银行提供的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行核对。核对过程中不一致的情况分为四种:
上述未达账项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单位:元
(1)=(2)
还是记住表吧,这样更容易记忆,这个表可以记忆为类似于丁字帐的结构,借方等于贷方。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这节是07年新增加的内容,对于很多人都是很陌生的,所以更加需要多加时间进行复习
除了货币资金,流动性非常强的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上就是过去投资的一部分,只不过现在的投资不是按过去那样按投资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而是按投资持有的目的不同,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也是金融资产,甚至应收款项也属于一种金融资产。要求投资的问题里面要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至于准备出售的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书上没有涉及,我们不用过多的管了。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取代了以前的短期投资。企业在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处置等业务时,应当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二级科目中分别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中还要开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进行核算时,是以公允价值来进行计价的,公允价值变动,变动的损益就要计入当期损益。除此之外,还有“投资收益”账户。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般来说,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例如:为了交易目的购买股票,10元1股,面值1元,买了100000股,支付了100万元,那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就是100万元,作为投资的成本。
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或者,银行存款已经先存在开户银行,作为一项“其他货币资金——存出的投资款”。
在这里大家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购买股票、债券、基金,购买的价格可能包括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或者是已经到了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这是第一个特殊点。
例如:2007年2月15号购买了股票,2月1号是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每一股宣告分派0.1元的股利,以2月28号的股东名册为准。购买了10万股,共支付51万元(其中1万元记入“应收股利”)。
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000
应收股利 10 000
贷:银行存款 510 000
如果购买的是债券,假设A公司20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B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购买A公司的债券,该债券是3年期的,B公司不打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取差价。购买时支付了112万元,面值是100万元,票面利率是12%,分次付息。
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应收利息 12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的投资款 1 120 000
注意:(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经到了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而不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2)在购买股票或债券的时,还会有相关的费用,在取得相关的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接上例,购买股票每股5.1元,买价中包含已经宣告但尚未支取的的股利是0.1元,购买10万股支付了2万元的佣金手续费。这时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仍然记录的是50万元,2万元的佣金手续费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投资收益”的借方。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收到股利和利息的处理要区分对待,如果买股票和债券时所垫付的应收股利或者利息,记入“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在收到了股利和利息,要冲减“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刚才的例子2月1日宣告分派2006年的股利每一股0.1元,2月15日买的,假设2月28日收到股利了。收到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冲减应收股利。
如果收到的股利不是当时购买股票或债券时垫付的股利或者利息,收到时就应该确认投资收益。如果刚宣告分配股利或利息还没有收到,这时应该增加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确认投资收益。还用上述例子来说,2007年2月15日买的股票,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宣告了2006年的股利,在购买时把已经宣告的股利作为应收股利,没有确认收益,没有记入交易性资产的成本内;到了2008年2月,又宣告分派2007年的股利了,这时确认投资收益,每一股应该获得0.2元的股利,一共拥有10万股,这2万元就应该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2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
虽然都是收股利和利息的问题,但是两者却有所不同。简单的概括为:如果收到股利和利息,是当时垫付的,那就应该冲减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如果是在持有期间内被投资企业赚取的,那么就应该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新增加的内容)
还用刚才的例子来说,2007年2月15日买的股票,包括已宣告但尚未支取的股利0.1元,2月28日收到了每股0.1元的股利,6月30日时股票的价格上涨到每股8元,原账面记的每股5元,每股就有3元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原来有500000元,现在增加300000元,这时账面余额就变成800000元了,300000元就是公允价值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如果6月30提股价跌到每股4元,收到0.1元的股利,这时要确认损失。收到0.1元的股利当时记入应收股利,没有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这时的10万元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债券和基金在期末计量时与股票相同,简单的说就是涨了就确认收益,跌了就确认损失。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刚才的例子,2月15日买时,5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那0.1元作为应收股利。6月30日时股票的市价涨了也好,跌了也好,当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到了2007年7月份,把股票抛售出去,和2月15日买时比较的差额来确认收益,买时每股5元,7月买的时候每股9元,确认每股4元的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银行存款 9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投资收益 100 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贷:投资收益 300 000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于难于理解的某些地方建议大家直接查看教材的相关举例或者在财考网论坛跟帖提问,我尽量给大家解答。
2008年会计职称考试远程网络辅导方案
辅导方案 教材订购热线:010-62168566
会计职称辅导科目 |
精讲班 |
冲刺班 |
串讲班 |
报名 | |||||
课时 |
主讲老师 |
试听 |
课时 |
主讲老师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40 |
20 |
6 |
|||||||
22 |
6 |
||||||||
50 |
21 |
6 |
|||||||
21 |
6 |
||||||||
20 |
6 |
||||||||
会计证课程辅导方案 |
精讲班 |
冲刺班 |
报名 | ||||||
主讲老师 |
课时 |
试听 |
主讲老师 |
课时 |
试听 | ||||
《会计基础与实务》 |
60 |
20 |
|||||||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
40 |
||||||||
《初级会计电算化》 |
彭 云 |
|
|
|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吧会计职称栏目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会计职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