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20、《初级会计实务》第97页,(四)应交土地增值税中第2段倒数第3行,同时冲销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贷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是否应为:借记“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解答:这里表述的意思是转销“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
问题21、《初级会计实务》教材126页, [例4-11]倒数第8行的会计分录(2)中的“贷:应付账款 10 000”,是 否应为“受托代销商品1 700”?倒数第4行会计分录(3)中“贷:受托代销商品10 000”,是否应为“应收账款10 000”?
解答:所提的问题与2011年11月出版的《初级会计实务》不符。[例题4-11]中无问题中的表述。
问题22、《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134页,倒数第2段中“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即1元人民币)计量”。请问:如何理解?
解答:即取得时以1元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同时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问题23、《初级会计实务》第135页,[例4-18]的(4)中,固定资产清理960 000、累计折旧3 840 000、递延收益1 000 000是如何计算来的? [例4-19]会计分录(3)“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如何理解?
解答:《初级会计实务》第134页倒数第2段第二句,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说明。
问题24、《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135页,[例4-18]对于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是以财政拨付的金额为基数,扣除已分配的余额直接转入当期损益,而152页的[例6-2]对于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是以购入设备成本数额为基数,扣除已分配的余额直接转入当期损益,请问这两种计算方式哪种正确?
解答:根据《初级会计实务》第152页[例6-2]分录④中的说明,该例对尚未财政拨付的金额为基数递延政府补助收入,并非以设备成本金额为基数。
问题25、《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141页,[例5-4]的第二个分录中为什么贷方是银行存款 ?
解答:实际发生安装成本的费用由安装公司支出,因此应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
问题26、《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156页, [例6-13]中甲公司计算递延所得税时:(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末数-年初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年末数-年初数),中间为何不用“-”运算?以及下面的会计分录中,为什么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全都在贷方?
解答:计算公式是一样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末数-年初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年末数-年初数),即:(500 000 – 400 000) – (200 000 – 250 000)。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数小于年初数,表明本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余额在贷方。
问题27、《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191页,[例7-1](8)中购入工程物资所发生的增值税额能否抵扣? 第(20)中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为何计入“制造费用”而不是“生产成本”?
解答:低值易耗品应计入费用而不是成本。
问题28、《初级会计实务》第195页,(26)制造费用2 339 000是如何计算来的?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是全部产品完工入库对应的会计分录吗?如何理解?以及(38)(41)中的数据具体是如何计算的?(38)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何不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净收益是否要转入?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处理?请详细解释。
解答:(26)制造费用是由(18)至(25)制造成费用科目合并计算得来。是,因为期末已没有在产品。完工入库,将制造费用结转为生产成本。(38)中的数据是由(16)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计算得出。(41)中的数据是由分录(1)开始,把所有相关科目的数据按借贷方向合并计算得到。因为(38)与(6)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并相抵,因此不需要转入本年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值需要转入本年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应利润表科目,资产负债表不做处理。
问题29、《初级会计实务》第197页,[表7-8]倒数第6行,存货的年末余额25 827 000是如何计算来的?第198页续表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年末余额是如何计算来的?
解答:“存货”项目的年末余额是根据年初余额加上“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的本年变动净额计算得到,具体科目的变动数额见193至197页的会计分录,计算结果为25 827 000。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样是由193至197页的相应会计科目的分录合并计算得出,其中固定资产项目的年末余额是根据年初余额以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本年变动净额计算得到,“在建工程”是由“在建工程”年初余额加上“在建工程”本年变动净额计算得到。
问题30、《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205页,累计折旧期初数 3 000 000是如何计算来的?
解答:累计折旧期初数为题目假设的已知条件。
问题31、教材第215页,[表7-20]中的成本费用总额中包含了资产减值损失,而在教材第186页,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否应当把资产减值损失也计算在内?
解答:是的,应该包括。
问题32、《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230页,[例8-5] 机修车间的实际成本1672、供电车间的实际成本2 450,请问:这两项的实际成本是否在各车间实际发生费用的基础上虚增了?
解答:本例中只包括了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实际上还应当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即:
机修车间的实际成本=1 200+472-50=1 622(万元)
供电车间的实际成本=2 400+50-472=1 978(万元)
问题33、《初级会计实务》第236页,[例8-8]中会计分录①在此账务处理前,是否应先编制一笔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1 500
贷:×××× 1 500
如果没有此笔分录,1 500元的修复费用还未计入制造费用中,教材中“贷:制造费用 1 500”,可否理解是把不属于A产品的修复费用的其他制造费用冲掉?
解答:本例是说明废品损失的会计处理的,不必编制此前的会计分录,例题已经给出A产品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为:直接材料2 000元,直接人工1 000元,制造费用1 500元。如果你想知道此前有关该制造费用的分录的话,可以有以下分录:
借:制造费用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问题34、《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236 页,基本生产成本 ,借方、贷方各表示什么?
解答:本例中,基本生产成本的贷方表示A产品归集的基本生产成本中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该成本应当转入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在冲减残料、过失人赔偿等后的净损失部分应当由A产品的产品成本负担,即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借方。
问题35、《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239页,[例:8-10]第7行中为何160小时×50%?请解释。
解答:因为第一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从整体工序上看,停留在第一工序的在产品的完工时间应当为160小时×50%。
问题36、《初级会计实务》第251页,[表9-11]中“合计”一列与其所依据的[表9-5]、[表9-6]、[表9-7]、[表9-8]均不相符,是否依次应为2 300、7 200、4 500、600?另外制造费用的合计是否应为6 900?
第251页,[表9-10]中所根据的[表9-9]的制造费用是否应为1 100?制造费用合计应为4 300?供电车间合计为14 300?请解释。
解答:表中有误,[表9-10]中制造费用所根据的[表9-9]的制造费用应为1 100,合计应为600+1 800+800+1 100=4 300,供电车间合计为14 300。表9-11更正如下:
表9—11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机修车间 20×9年5月 单位:元
月 | 日 | 摘要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 合计 | 转出 |
5 | 31 | 表9-5 | 2 000 | 300 | 2 300 | ||
5 | 31 | 表9-6 | 7 200 | 7 200 | |||
5 | 31 | 表9-7 | 4 500 | 4 500 | |||
5 | 31 | 表9-8 | 600 | 600 | |||
5 | 31 | 表9-9 | 1 500 | 1 500 | |||
5 | 31 | 合计 | 2 000 | 7 200 | 6 900 | 16 100 | |
5 | 31 | 表9-12 | 15 750 | ||||
5 | 31 | 转入管理费用 | 350 | ||||
5 | 31 | 余额 | 0 |
问题37、《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第252页,[表9-13]合计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总额时得出的数为38 100,这其中为什么不包含[表9-12]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的26 976元的制造费用?[表9-12]倒数第2行的“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计算是否有误?辅助生产车间的机修耗用金额和供电车间的耗用金额怎么不计入计划总成本分配金额中?是否应改为16 640、15 200、31 840?
解答:此题在此前已经答复过,请考生查阅前期答疑的内容。
第252页基本生产制造费用总额中,应当加入[表9-12]分配计入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即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总额=38 100+26 976=65 076(元)。
[表9-12]、[表9-13]及[表9-14]的有关调整如下:
表9-12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数量单位:度、小时
甲工厂 20×9年5月 金额单位:元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 机修车间 | 供电车间 | 合计 | ||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 16 100 | 14 400 | 30 500 | ||
供应劳务数量 | 6 300 | 100 000 | |||
计划单位成本 | 2.5 | 0.135 | |||
辅助生产车间耗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 | 机修车间 | 耗用量 | 4 000 | ||
分配金额 | 540 | 540 | |||
供电车间 | 耗用量 | 320 | |||
分配金额 | 800 | 800 | |||
分配金额小计 | 800 | 540 | 1 340 | ||
基本生产耗用(记入“制造费用”) | 耗用量 | 5 880 | 93 000 | ||
分配金额 | 14 700 | 12 555 | 27 255 | ||
行政部门耗用(记入“管理费用”) | 耗用量 | 100 | 3 000 | ||
分配金额 | 250 | 405 | 655 | ||
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合计 | 15 750 | 13 500 | 29 250 | ||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 16 100 | 14 400 | 30 500 | ||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 +350 | +900 | +1 250 |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规定计入管理费用的“其他”项目。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540
——供电车间 800
制造费用 27 255
管理费用 1 90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6 100
——供电车间 14 400
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总额3 600(见表9-5)+18 000(见表9-6)+9 000(见表9-7)+1 100(见表9-8)+6 400(见表9-9)+27 255(见表9-12)=65 3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