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所得税
备考指导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两层含义:资产负债表法;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产生背景: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以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了解即可)
·债务法——所得税税率变动时,相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
备考指导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概述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累计税前扣除的金额
比如:企业2009年末取得某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3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
(二)四类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关系
1.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来自: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
(2)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下降,计税基础不变→差异
2.无形资产
(1)初始确认时,内部研发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税法规定:符合"三新"标准的研发项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发生当期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的150%摊销
比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会计、税法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税法的年摊销额=1 000/10×150%=150(万元)
整个使用期间总共可税前扣除1 500万元。
所以研发成功时,其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1 500(万元)
(2)后续计量时,差异来自摊销规定的不同及减值准备的提取。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每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税法规定:除外购商誉外,无形资产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和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比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来理解。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比如:2010年初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万元,2010年末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则,2010年末账面价值=12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会计: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税法: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接上例,假设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类似。
即计税基础=12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
4.其他资产
(1)投资性房地产
①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其期末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
而税法不认可其公允价值变动,计税基础应以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
②采用成本模式的,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可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来理解。
(2)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
主要包括:
①存货
②应收账款
③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
减值准备税法均不允许税前扣除,由此产生暂时性差异。